巧手重现传奇 匠心致敬经典
——金昌工匠将北京故宫角楼“搬”到永昌县城
每日甘肃网12月6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 闫庆玲 张静)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个脊兽“指路仙人”安装完毕后,一座微型故宫角楼在永昌工匠杨万年父子手中诞生。他们耗时2年多,将这座神奇瑰丽的古建筑,从遥远的紫禁城 “搬”到西北小县城永昌,再现600多年前故宫角楼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技艺。
微型故宫角楼只有“真身”的0.08倍,为红松木材质,榫卯结构,高约1.4米左右,长、宽约1.15米左右,严格依照实物的设计要求制作。多年来,因为制件难度太大,鲜有民间工匠能按原工艺成功复制故宫角楼,而按1:0.08的比例制成角楼在西北地区尚属首例。
2020年6月,杨万年、杨永杰父子着手复原故宫角楼,仅设计图纸就花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从网上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参考了《中国古建筑故宫》一书记载的设计图纸,经过仔细分析对比和计算,绘成图纸。杨万年说:“这真的很难,我没有近距离参观过角楼,所有的数据都得从资料中查找计算,稍有差错,要么会导致榫卯结构安装失败,要么导致成品走样变形。”
2年多时间,已是古稀之年的杨万年,怀着极大的毅力和恒心去制作微型角楼。民间传言,故宫角楼的构件数量为“9梁18柱72脊”,其实角楼的梁、柱、脊种类繁多,远不止9梁18柱72脊。梁包括角梁、井口趴梁、顺梁、抹角梁、太平梁等,仅翼角用梁就有56根,一层立柱就有20根,二、三层还有不落地的童柱、瓜柱、雷公柱等。屋脊包括斜脊、正脊、垂脊等累计为76条。杨万年说:“这件作品用去1立方厘米的小斗3千多个,脊兽230多个,所有组件加起来有8万多个。制作难度和琐碎程度超乎想象,但我被先人的智慧深深折服,他们的技术我只能复制,却不可超越。”
作为永昌县古建筑营造方面的专家,杨万年父子多年来潜心挖掘、研究、传承古法技艺,尤其擅长精美繁杂的木雕,他们的双手“复活”过永昌古水磨,也复制过南湖红船。今年5月,杨万年还被命名为第三届“金昌工匠”。杨氏父子有三大夙愿,一是制作微型的永昌县钟鼓楼,二是制作微型的故宫角楼,三是按比例复原永昌县城明清古建筑群。前两件愿望他们已达成,接下来他们将着手准备永昌县城明清古建筑群的复原工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28日【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金昌市工信局:全心全力助企纾困 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 2022年11月28日金昌市乡镇完善村规民约促乡风向好向上
- 2022年11月28日金昌市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 2022年11月28日金昌市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一件事一次办”简易审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