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 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

 2023/01/17/ 08:45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 何燕

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

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

  每日甘肃网1月1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月15日,“智止流言 探求真知──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式揭晓。此次活动邀请到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公众破解2022年度十大“科学”流言,帮助广大公众透过流言看规律,培养鉴别流言的科学思维,提高对“伪科学”的免疫力。“2022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是在2022年每月“科学”流言榜的基础上,经过行业专家、新闻媒体专门评审,筛选出来的全年最具代表性的10条流言。

  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每月“科学”流言榜,至今共发布830条。

  夸大其词 添油加醋

  感染新冠“早阳早好”?

  流言:感染一次奥密克戎病毒,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疫苗。反正迟早要感染,不如“早阳早好”。

  真相: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并不能终生免疫。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如果发生感染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体内的抗体滴度会越来越低,当抗体滴度已经不足以抵御病毒侵入时,就有二次感染的可能。

  如果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存在免疫逃逸,二次感染的风险就更大了。从阿尔法、贝塔,到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甚至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可分为很多种。当前的新冠疫苗,只能降低感染几率,却不能阻断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善变性。

  专家表示,即使曾经感染新冠病毒,也还是要做好防护,且感染后再接种疫苗也有必要。

  感染新冠后会有严重后遗症?

  流言:感染了新冠病毒后,除了急性症状,还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真相:钟南山院士表示,“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一些新冠产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我们不叫它后遗症。我目前还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断章取义 片面理解

  三重拉尼娜带来“三倍冷”?

  流言: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会让这个冬天比往年冷三倍。

  真相:“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是指从2020年开始的连续3个冬季都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并不是一年一年不断叠加,并不代表气候影响会加倍。

  我国冬季是“冷”还是“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子之一,不是唯一因素,北极海冰、欧亚积雪以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也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拉尼娜年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冷冬。

  喝牛奶、吃大豆会导致未成年人性早熟?

  流言:牛奶、大豆中含有雌激素,会导致未成年人性早熟。

  真相:只要是购买的正规厂家牛奶,不必过于担心雌激素问题。

  牛奶中的雌激素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奶牛产奶过程中自然分泌的天然雌激素,另一种是人为添加的雌激素。天然雌激素在牛奶中含量很低,对人体也没有危害。其实,肉类、豆制品等食物都含有天然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母乳中也含有雌激素,含量往往比牛奶还高。而对于人为添加的雌激素,我国《兽药管理条例》对雌激素药物有着明确的规定,相关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

  牛奶不仅能补钙,还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B2,牛奶中的乳糖还能够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有多项研究显示,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可增加儿童、青少年以及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雌激素”是大豆异黄酮,它是谷类、大豆等豆科植物在生长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不同于人体内的雌激素。

  常吃含有大豆异黄酮的食物,不仅不会致癌、性早熟,反而有助于预防身体的很多疾病。其能够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预防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也有积极作用。

  打一针癌症疫苗就不得癌症了?

  流言:有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始人称,针对癌症的疫苗可能2030年前上市。人类终于有希望打一针就不得癌症了。

  真相:这是一种误读。癌症疫苗是“治疗性疫苗”,而非我们小时候打的乙肝、小儿麻痹这样的“预防性疫苗”。一种疫苗,往往只对一种病原体有用。广谱的癌症预防疫苗不现实,因为癌症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的统称——患者的癌症其实都不太一样。所以,直接打一针就啥癌症都不得的想法很美好,但不现实。

  很多人理解的疫苗,就是“预防性疫苗”:健康人打了疫苗,就能预防某种病。针对癌症也是有相关的预防性疫苗的,目前有两种,即能预防肝癌的乙肝病毒(HBV) 疫苗(中国70%左右的肝癌和乙肝病毒相关)和能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99%的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相关)。但这两个疫苗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病毒疫苗,并非“癌症疫苗”。它们也只能预防癌症里很小一部分亚型。

  目前几乎所有在临床试验的癌症疫苗都是“治疗性疫苗”,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叫“肿瘤特异抗原疫苗”和“肿瘤相关抗原疫苗”。这些疫苗能够帮助人体免疫细胞精准识别癌细胞,起到抗癌作用,但达到上市还有距离。

  刻板印象 思维定式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流言:和青壮年人群相比,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真相:疫苗不良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因素导致的,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有少数人出现一些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

  我国目前在持续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属于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大量的监测和研究显示,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患病风险、重症和死亡风险高出很多。这种风险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大大降低。

  非此即彼 简单联想

  城市地下水位越高越好?

  流言: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地下水位越高越好。

  真相:地下水位过高,同样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就城市而言,水位过高的确容易威胁到城市地下交通和城市建筑安全。因此地下水位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一些地下水位上升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去年夏天,河北省某市就出现了泉眼复涌、机井冒水,甚至有部分小区地下车库出现了涌水的现象。专家研判分析后认为,这与地下水位回升有密切的关系。

  除城市建筑之外,地下水位持续上涨也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甚至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在我国北方地区,因为持续日照时间长,相对湿度低,地下水位如过高浸漫到地表,经过光照水分蒸发,留下的就是盐渍,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形成了盐碱地。

  北京在20世纪70年代初,地下水位也一度很高,郊区出现了盐碱地现象。为了让地下水位下降,保证粮食种植安全,通过打井抽水等方式进行控制,才让地下水位有了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合理的地下水位,是有上下限变化阈值区间的。地方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测水平,要做好“双控”工作,既要控制地下水取水总量,保持在合理开采范围内,也要把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方向下,盲目追求地下水位上升。

  冬奥会是冰雪运动的竞技,所以天气越冷越好?

  流言:冬奥会是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的比拼,为了保证赛场上冰雪的质量,让比赛顺利进行,冬奥会期间天气越冷越好。

  真相:低温不仅会带来体感上的寒冷,还会对比赛的成绩和安全性、运动员比赛器械及赛场设施等带来实际影响。

  比如在雪橇、雪车、钢架雪车项目中,最理想的天气是0℃或低于0℃的晴天。雪橇、雪车和钢架雪车赛道上的“雪”其实是人造冰,厚度要达到5厘米以上,温度需要保持在-2℃至-3℃。

  跳台滑雪是公认的成绩最易受天气影响的比赛之一,气温低于-20℃或高于0℃都不适宜比赛。如果气温较低,会让运动员肢体出现僵硬,当气温在-20℃以下或持续极寒天气时,雪质过硬,甚至出现比较厚的冰晶层,运动员落地时很容易摔伤。自由式滑雪也有类似情况,过低的气温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动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增加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气温太高也不行,可能导致赛场出现无雪情况,温度过高也无法造雪。另外,高温还会给比赛带来一定风险,比如跳台滑雪项目在气温较高时,比赛场地积雪的湿度增大,变得松软,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因此,为了达到相关比赛的条件,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2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就是其中一项核心指标。

  热射病只发生在室外?

  流言:热射病是阳光照射过多导致的,只发生在室外,只要待在室内就不用担心。

  真相:热射病不是室外“专利”,夏季室外高温酷暑,室内闷热、缺乏通风,都可能导致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前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后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者、高强度体力活动者。这些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人,既包括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也包括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在内的室内劳动者。

  尽管在室内也可能得热射病,但相关研究显示:对比室内患者,室外患者的病情更易恶化。在经过治疗后,超过八成的室外热射病患者最终死亡或无法恢复神志。而从暴露时间来看,室外患者的平均暴露(高温、高湿环境)时间比室内患者还要少2.3个小时。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借题发挥 煽风点火

  展示IP属地会泄露隐私?

  流言:各大网络平台纷纷上线的“IP属地”功能,会泄露用户的隐私,留下安全隐患。

  真相:平台展示用户“IP属地”,境内只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不会再显示出更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不必担忧展示用户“IP属地”会泄露个人隐私。

  其实,泄露隐私的担忧是混淆了用户“IP属地”与“IP地址”的概念。但即便知道了具体的IP地址号,查询时主要显示的也是国家/地区/城市、经纬度、IP主机名称、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等信息,而使用者姓名、准确地址、电话号码等可直接定位到个人的信息,仅靠IP地址难以获得。

  相比之下,IP属地指IP运营商所属省份,指向的是网络接入设备的位置而非人的位置。IP属地信息涉及用户数量庞大,少则几百万上千万人,多则近亿人,属地信息的颗粒度不足以通过省份直接推到个人特定身份,识别率还是相对较弱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