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像一柄如意一样镶嵌在我国西部。这里地势起伏、山岭连绵,地形复杂多样,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因干旱少雨,生活在广袤乡村中的人们,更曾饱受缺水之苦。
多年来,山川梁峁间,一张农村饮水的蓝图从心间到山间,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如今,分布在甘肃全省的9034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2万处分散工程、长达46万公里的供水管线,穿越大山、戈壁、河流、道路,将清洁的自来水送入万千山乡。
引得清泉润旱塬
甘肃中部俗称陇中,这里沟壑纵横、十年九旱,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眼下,陇中大地尚未完全解冻,旷野中仍是满目黄色。
在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公路旁一处土墙上几个“忆苦思甜”的红色大字格外吸睛。土墙下,是一眼被称为“李店第一窖”的红土集雨水窖。当地人介绍,这眼水窖建于1977年,当年主要用来收集公路上的雨水,曾经是周围三四个村庄的重要水源。
现在,水窖依然被保护得很好,成为一段岁月的见证。
走进附近的一户农家,董银华老人高兴地领着记者来到他家的灶房。拧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老人脸上的笑容瞬间灿烂。
“有时天太旱,水窖都干了,就挑上扁担去山沟沟里到处找水喝。快要把人渴死了!”今年70岁的董银华忆起往昔,2013年政府说要接自来水,乡亲们都高兴得很。村上专门成立了理事会,他还是召集人,配合张罗村里接自来水的事。
董银华记得,技术员说刚通水时放出来的自来水不能喝,要让水流一阵,冲冲管道,“但我一滴都舍不得倒掉”。
通渭县很多农户家的水龙头下都有一个大水缸,既为储水,也为不浪费一滴水。
通渭县政协副主席常韧说,只有经历过缺水的日子才能体会到水的珍贵。在通渭,人们的节水意识已刻进骨子里。
在白银市会宁县,翟家所镇张城堡村是当地一处集中规划建设的新农村。自来水龙头、水窖水净化器和太阳能取暖装置这三样,占据了村民朱锐厨房里的一整面墙。
朱锐说,净化器是以前装的,水窖水现在就用来拖地。家里还装了太阳能取暖,冬天把自来水注进去,加热后循环起来,房子里暖烘烘的,又干净又省钱。
甘肃省水利厅数据显示,目前甘肃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全省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更趋完备,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惠及2000余万农村人口。
农村水网密密织
走进会宁县南部水厂,净水车间内纤尘不染,自来水厂常见的巨大水泥沉淀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集综合反应、沉淀、过滤和反冲洗等工艺于一体的重力式无阀过滤设备。
会宁县南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所所长史军锐介绍,水厂采用的这套净水设备具有结构紧凑、管理简单、自动运行等优点。
这座2015年建成投用的水厂,承担着会宁县南部9个乡镇、133637人的农村饮水供水任务。在2022年甘肃省水利厅组织的星级水厂遴选中,被评为四星级水厂。“我们争取评上五星。”会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站站长刘睿说。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郑永山介绍,农村供水星级水厂遴选是甘肃水利部门近两年在全省范围开展的一项工作,目的是在全省农村供水系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带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
“这个水厂采用了先进的处理工艺和自动化控制方式,这么大的水厂,每班只需要6个人,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也实现了从‘合格水’向‘优质水’的转变。”通渭县水务局局长韩顺武兴奋地介绍着建成投用不久的王家河水厂。在通渭,自来水厂出厂水质每日自检,疾控部门每月对全县水源水、管道水、末梢水的检测也已成为日常。
这座建在山谷间的水厂占地120多亩。水厂不远处,储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调蓄水池波光粼粼,保障了通渭县城及周边乡村12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
目前,甘肃省9034个农村供水工程中,规模化供水工程有326个,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达60%。
如果将这些规模化水利设施比喻成锦缎上的耀眼花朵,那么连接它们和农户家中水龙头间的供水管线,以及数万名农村供水工作人员的默默坚守,则是织就这幅锦缎的细密丝线。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被称为“大山聚会的地方”。全县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形破碎、山大沟深,农村人饮工程维护难度大。
2022年初,经过层层筛选,东乡县龙泉镇大岭村村民马国良成了村里的水管员,也成为保障大岭村265户村民日常饮水的第一责任人。
冬春季,是马国良最忙的时候。为了防止发生冻管,他要挨家挨户给村民讲解自来水管防冻知识,检查村民家中的水管是否符合防冻标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渭县襄南镇农村供水管理站是通渭县18个乡镇农村供水管理站之一。该站曾连续两年在公司内部的年度考核中倒数第一。当时不到30岁的尚可迎难而上,成为襄南水管站的站长兼水管员。
尚可告诉记者,全站4名水管员负责襄南镇19个村、4559户的自来水管护工作,平均每人管护1100多户。他们的职责包括负责全镇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费收缴、维修抢修、农村自来水入户安装及相关宣传等,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智慧水务提效能
在东乡县大树乡米家村,水管员为村民米么万三家带来了一件“新设备”——微信收费终端。
米么万三把钱交给水管员,水管员登录终端。两分钟后,水卡就充上了水。“我以前都是坐车去县城交水费,这下方便多了。”米么万三说。
东乡县供排水服务中心副主任赵英祥介绍,以前收费点只设到乡镇一级,有的村到最近的交费点坐车就要一小时,车费加上饭钱有时比交的水费还多。为了更加方便群众,他们联合社会力量开发了微信收费系统,目前已在全县配备100台终端。用户不会用微信的,水管员就携带收费终端上门服务。
微信收费,只是东乡县城乡一体化供水管控系统几大功能中的一项。
为全面掌握全县供水工程现状,进一步提高供水管理水平,东乡县自主开发了集管网信息维护、实时监测、投诉事项闭环处置、抢修物资管理、微信收费等功能为一体的东乡县城乡一体化供水管控系统。
在东乡县供排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县域内泵站、水厂、管道、阀门井、水池等供水设施的详细资料尽收眼底。群众对于供水问题的投诉以及办理情况也清晰可见。
东乡县供排水服务中心主任马占祥说:“这套系统为我们日常管护、抢修的精细化,以及供水管理长期运行的科学化、智慧化提供了可能。”
在通渭,一张相似的智慧网络也在徐徐铺展。
通渭县智慧水务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工程是在通渭县已建供水工程基础上,以建设水务一体化智慧平台为目标,涵盖城乡供水、河湖管理、高效节水、水旱灾害防御等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智慧水务的一部分,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工程目前已经落地实施。
“这是我们通渭水务人谋划了很多年的一件大事。”通渭县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王玉虎说,智慧水务系统可以帮助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保证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长远来看,更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饮水供需矛盾。(记者多蕾、王鹏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11月04日【“飞阅”中国】雪落“渭水源头”
- 2022年09月19日【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玛曲:保护草原生态 涵养黄河水源
- 2022年0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木本水源——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 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 2022年02月19日今年,甘肃将推进地级城市多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