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融媒体

解放日报丨千年凉州的赤子深情

 2023/05/04/ 12:25 来源:解放日报

  《凉州十八拍》是叶舟最新长篇小说,三卷本的体量可谓庞大,聚焦20世纪上半叶西北边地的题材相当厚重,但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并不难进入。小说开篇便迅速引读者坠入了河西首郡凉州一派风卷云涌的光景之中。小说第一拍讲述了三桩异事:闹草肆虐以致凉州灾荒八年,民间团体金兰同盟“妖术”惑众,以及福音堂火灾事件。最后,这三条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汇于一处,拼凑成了一片飘摇欲坠的乱世景象,并由一位外乡修女道出了其真正玄机:“回望整个凉州,竟仿佛一块激进而愤慨的炭石,表黑里红,储满了一团机密的火焰。”

  这便是凉州传奇的开始。

  构筑凉州

  可信可感的文化空间

  作为叶舟河西走廊史诗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凉州十八拍》的关注点由西向东移转,最终落在了河西走廊的起点——文化古城凉州。前有《敦煌本纪》,后有《凉州十八拍》,可以说叶舟的小说写作,尤其是河西系列的书写,以西北古城为依托的“在地性”是最为鲜明的特征。从敦煌到凉州,叶舟的叙事转向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上的东移,更是一种文化视点上的向内转。如果说《敦煌本纪》书写了清末帝制坍塌的动荡之下,寻觅突破、贯通中西、接轨世界的城市敦煌;那么,在《凉州十八拍》里,叶舟站上了国家东西之关隘,继续推延时间线索,描写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之际,一座在乱世中坚守微光的凉州城。较之于《敦煌本纪》的开路精神,《凉州十八拍》强调的或许是一份更内敛也更深情的守护之心。

  叶舟的小说美学中,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叙事情节的张力是参互成文的。这些纸上城市越是立体,其小说的叙事便越发显得有张力。在《凉州十八拍》中,叶舟淋漓尽致地铺展开一幅幅河西民间社会的风情画卷,书页翻动之间,一个鲜活的凉州扑面而来。

  叶舟的写作语言很特别,他曾说:“此前所有的诗歌写作,培养了我对语言的敏感,组成了属于叶舟的词汇表。”在这张“词汇表”中,最突出的就是充满旧日色彩、饱含地域特色的西北方言词汇,像“释解”“绍介”“宽释”等词语,都是作者在查找河西走廊资料时发现的古词,并被巧妙地运用至行文中。借此,作者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个可信可感的历史情境,也为作品注入了一种粗犷而真实的生命力。同时,叶舟对凉州的地理构造、历史传统乃至生活细节都给予了富有耐心的书写。叶舟认为,“那些毛茸茸的、沾满露水的细节”,正是小说的美妙之处。无论是街坊四邻的日常饭食,还是达官乡绅的精致茶点,无论是过路的驼马商队,还是蹲在街角的一个伙计,作者都不吝笔墨,并从这些细节中创造出形形色色百十位人物群像,描绘出凉州一幕幕光阴。

  “救孤”隐喻

  对古典的现代性演绎

  “赵氏孤儿”的典故,构成了全书最大的象征与贯通的线索:故事的主角之一徐惊白是一个受多方势力保护的孤儿;照养他的顾山农时常自比老臣程婴,在保护徐惊白的同时,更是潜心守护着象征凉州精神之“遗孤”的铜奔马。而放眼近代中国动荡的山河,叶舟更进一步丰富了“孤儿”的意涵,他写道:“满中国都是心碎的孤儿。”至此,“救孤”的隐喻在小说的层层叙事中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闭环,并进而引申出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主旨内核,即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转化。

  同他“混世魔王”的天性一样,徐惊白的故事线一直是跳脱而张扬的:他一会儿逃离管束,率马游历北疆;一会儿又成为代表,扶柩南下,一路从河西蹦跳着去往上海。在走南闯北的路途中,他经历了不背信弃义的友情、慷慨无私的亲情和河西民间最淳朴的善,同时他也经受了危及生命的陷害,以及被迫与家人分离的囚禁。正是这一路的艰辛与收获,使得孤勇莽撞的少年逐渐羽翼丰满。这个被所有人照护的孤儿徐惊白,最终在时代风雨面前,担起自己的民族责任,成长为一个主动庇护他人的人,在军阀和当地政府的迫害中义无反顾地抢救西征受挫的红西路军伤员,实现了由被保护者向保护者的蜕变。

  通过重述忠义精神之典范的“赵氏孤儿”故事,叶舟确实是有意识地搭建起一个古典的框架,试图让小说立足于一片更为传统的文学土壤之上。叶舟的写法看似是“复古”的,但在这种古典架构之下,仍然是一个现代的故事:在近代中国乱世的背景下,赵氏孤儿式的忠奸斗争被赋予了为家国民族匡扶正义的精神高度。而小说反复摹写的信念与大爱,也为我们变动不居的现代生活,照见了一份情感上的坚定与笃信。

  赤子深情

  古老土地焕发新力量

  叶舟孜孜不倦地描摹着千年河西大地,他的笔触充满温情,写尽了这片土地的厚重。他这样写道:“凉州境内没有时间,凉州人有的只是光阴。”

  在小说中,叶舟精心塑造了凉州的三代人物:顾山农所代表的是凉州的青年一代,他们担当社会责任,维系着濒临瓦解的河西社会。已故的权爱棠则是凉州老一辈恪守精神传统的乡绅耆老的象征。而成长中的少年徐惊白,一方面从老一代人的精神品格中获得给养,一方面从青年一代的社会担当中得到启示,在这个山河板荡的时代中,他们是凉州未来的可能。少年人奔放而张扬,偶尔会犯错但更勇于表达和行动,永远怀抱着赤子的真诚。这样的新生力量与古老土地碰撞出花火,创造出一种有力而激扬的美学。

  叶舟曾直白地表达其对“少年心气”的偏爱:“有一种永恒的写作是青春写作,年轻时飞扬澄澈,年老时稳健凌厉,不变的是精神气质,我愿意永远是青春写作,永远是赤子。”他正是用这种青春式的写作,来书写在河西大地上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的人。新生的力量永远在焕发着古老土地上全新的生机。当权爱棠为保护凉州文物而死,顾山农和徐惊白义无反顾地接下先辈的重任,前者守护铜奔马,守住凉州的文化气脉;后者不顾性命搭救红军伤员,为未来的河西与中国大地存续一份希望。三代人代代相续,前仆后继,都有着一种对土地、对正义、对生命的赤子深情。

  千年河西,华夏动脉,在这片新旧交替的土地上蕴藏着我们民族醇厚的精神力量。叶舟笔下这座跨越千年沧桑的古城凉州,怀抱着赤子般的深情,将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代代相传。

  (作者:王希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