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陇南市武都区:小肉兔“蹦”出大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2023/05/18/ 09:00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赵振

武都区:小肉兔“蹦”出大产业 拓宽群众致富路

  陇南日报通讯员 赵振

  近日,笔者走进武都区康大肉兔养殖场兔舍里,一排排兔笼排列整齐,一只只肥壮的肉兔正在悠闲地吃喝、打盹儿,兔笼下的履带正不断转动将粪便传送出去。与以往传统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干净明亮,丝毫闻不到臭味。

  工作人员穿梭在兔笼间,一边检查兔子生长情况,一边认真做好记录。据了解,这里的兔舍配套有自动供料和饮水系统、自动消毒防疫系统、温控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可自动检测舍内温度、湿度、氨气浓度,为实现肉兔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养殖场是2019年由武都区委、区政府引进山东青岛康大兔业有限公司联合兴建的养殖示范项目,目前是甘肃最大的自动化肉兔养殖场,存栏种兔10820只、商品兔75300只。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武都区各乡镇大力支持、鼓励农户自主发展产业,肉兔养殖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不少群众开办了家庭农场,并带动了周边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凝聚了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

  2020年,在外务工的孙金强得知返乡创业有政策支持,为尽早实现创业梦,孙金强选择返乡,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肉兔养殖培训学技术,随后又前往四川、山东实地考察,用自己多年攒下的钱在安化镇曾街村修建了一块场地大棚,开始摸索养殖肉兔。

  创业之初,孙金强在肉兔的品种、资金、管理、喂养等方面都面临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他秉着谦虚、谨慎、勤学的态度,多次邀请肉兔养殖专家传授经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很快就掌握了养殖肉兔技术。

  孙金强说,种兔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产7次,每窝7至10只,兔子生长周期短,从出生到出栏仅需3个月时间。目前,养殖场有1500只种兔,可实现不间断出栏的循环模式,孙金强的肉兔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一千余只发展到现在年出栏量60000只左右,销售方式主要以线下为主,大多肉兔出栏后发往四川,部分在当地市场销售,肉价零售12元每斤,每季度能销售1万余只,盈利25万元左右。

  目前,全区各养殖点全面投产运营后,年出栏量达100万只,年推广优质有机肥2000吨,预计年产值达11600万元,年分红600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