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陇上这碗面】最馋那碗鱼钻沙

 2020/09/08/ 07: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张胜荣

【陇上这碗面】

最馋那碗鱼钻沙

  张胜荣

  鱼钻沙并不是真正的“鱼”与“沙”,而是西北的一种面食,或者说是庄浪独有的面食,俗名豆面拌汤。但我喜欢“鱼钻沙”这个名字,仿佛一尾尾淘气的小鱼躲在水底的沙子里捉迷藏,让这种面食顿时有了生气与灵动。

  别小看了这豆面拌汤,它可绝对是个技术活,我敢保证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人会做,说不准将来还会失传。

  做鱼钻沙离不开一种小扁豆面。小扁豆学名兵豆,又名滨豆、鸡眼豆,生长期短,早春二月下种,五六月收麦前成熟,因此,它是我们西北人过去家家必种的一种粗粮,也是在艰难岁月里每逢青黄不接时人们的救命粮。这种卑微却慈悲的庄稼,据说从史前起,人们就开始食用,且遍及世界各地,因此有人说它是穷人的粮食。我想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它并不是卑贱的粮食,可惜我翻了许多的古诗词,大扁豆花一直摇曳在古人的平仄韵脚里:“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编茅已盖床头漏,扁豆初开屋角花”,唯独找不到一丁点儿小扁豆的影子,它们同科不同命(同属豆科),甚至小扁豆的命运还不及一种名叫“薇”的野豌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野豌豆都冠冕堂皇地记载在《诗经》里,小扁豆却连个名分都没有,实在有点为它叫屈。小扁豆从下种发芽,到生长成熟,茎秆不足盈尺,浑身长满绿色的羽状复叶,开淡蓝色的小花,以谦卑的姿态伏地而生,结指甲盖大薄薄的果荚。成熟的小扁豆黄绿色,只有鸡眼那么大,是豆类世界里的小不点和丑小鸭,但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我特别爱吃一种叫煮豆的食物,它是把小扁豆煮熟拌了油、盐和蒜泥做成的。小扁豆生的豆芽菜凉拌或做成烩菜,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扁豆面和了莜麦面做成的莜豆面馓饭更是西北人冬天最钟爱的美食。小时候,我还生吃过刚收割的小扁豆,又嫩又鲜,吃得人满嘴都是绿汁,据说生扁豆吃多了会中毒的,但贪嘴的孩子仍然不会忌惮。

制作拌汤疙瘩的过程

成形的拌汤疙瘩

豆面拌汤

  在乡中学教书的二叔最爱吃鱼钻沙,那时我们还未分家,夏日的周末二叔一回家,就嚷嚷着让母亲和二娘做鱼钻沙。前晚和母亲聊起,她说这种鱼钻沙的拌汤颗粒特别难做,须先在大铁锅里撒一把麦麸作瓤子。麦麸上洒点水先润润,这是大幕拉开的前奏和序曲。等麦麸上能沾住面粉了,赶紧挽袖上阵,一只手往麦麸上撒豆面,另一只手朝一个方向不停地旋转搅拌。待麦麸均匀地沾上豆面,这“沙子”就有心了。这时“舞蹈剧”就渐渐进入高潮,撒把豆面,滴几滴水,用手掌在铁锅里来回搓滚面粒;再抓把面,洒几滴水,滚搓几个来回……如此循环往复,拌汤粒渐渐变大变圆,搓成小药丸那么大方才罢手。母亲说搓拌汤全凭经验,手要会巧用力,高手搓的拌汤粒又圆又匀,没有悟性的人搓出来的拌汤粒大小不一,形状也难看,笨拙的人甚至会搓成一锅碎末儿。

  沙子成了,就该做鱼了。这鱼并不稀奇,就是个普通的两头尖的白面小面片,但真正做到光滑筋道也不容易。白面里放一撮碱面,用温水和成稍硬一点儿的面絮,揉成面团再饧面十分钟,然后不停地揉面,直至揉光滑为止,这样擀的面又薄又有弹性,折叠切成小面片即可。

  鱼和沙子这两样主要食材准备好了,还要炒盐菜、炝浆水,因为粗粮饭不宜调醋,和浆水最搭。盐菜通常是把韭菜、青椒和毛芹菜切丁,用清油炒香盛出备用,然后就开始炝浆水。庄浪人过去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养浆水的酸菜缸,清油锅里扔一撮葱花、几粒蒜瓣和花椒,再舀两瓢浆水一炝,满室都是浆水香。炝好浆水,烧开一锅清水,便往锅里下沙子,待沙子半熟时下入小鱼。这时只见锅里小鱼们随着咕噜咕噜的气泡你追我赶,上下翻腾,钻来钻去好不快活!等鱼和沙子都煮熟了,箅出面汤,调入浆水和盐,鱼钻沙就做好了。盛到大瓷碗里,上面放上盐菜,淋一勺子油泼辣子,啧啧!白鱼、黄沙、绿菜、红辣子油,色彩明艳,酸爽可口,既解暑又解馋。就着一碟子炒青椒下饭,更是人间至味,妙不可言!

  小时候我不爱吃浆水,也不爱吃鱼钻沙,尤其不喜欢豆面那股冲味。乘锅里鱼沙嬉戏的当儿,母亲眼疾手快,用笊篱捞许多尾鱼倒碗里,撒盐、滴油、倒醋,再来一小匙油泼辣子,一筷头韭菜盐菜,我的干拌鱼和他们一样吃得不亦乐乎! 

  如今,倒想再尝尝鱼钻沙,却很少吃到了。有回生病,特别馋那一口鱼钻沙,而鱼钻沙,就像那一尾尾游进岁月河流的鱼儿,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渐渐消逝在时光的彼岸,却再也无法拥有,唯将那一声声的轻叹留在时光的此岸……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