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
解码“精准” 矢志不渝奔小康
——宁县精准发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绿色环抱的宁县盘克镇前渠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李近远 文洁
宁县,地处六盘山特困片区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万户11.21万人、贫困村60个,贫困发生率22.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把90%的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分类施策、精准到户,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进展。
截至2019年底,宁县累计减贫29221户114837人,60个贫困村达标出列,剩余贫困人口193户482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09%,实现整县摘帽退出。
走进宁县,宽阔笔直的城乡道路,灰瓦白墙的民居庭院,随处可见一片片成规模的育苗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养殖小区和一片片分布的设施大棚。城乡路网四通八达,山水园林魅力独具。如今的宁县,曾经的贫困面貌一去不返,宁县人民正阔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大道上。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对象
精准识别,是宁县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仗”。
“下个村辖8个村民小组,382户1392人,耕地面积3065亩,人均2.1亩,2014年至2018年陆续脱贫146户543人,2019年实现脱贫22户42人……”省人防办驻下个村第一书记王宁强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在宁县,每个帮扶干部心中都有一笔明白账,哪家有多少劳动力、哪家有养殖的优势、哪家需要兜底保障……他们说,只有牢牢掌握每户的实际情况,一一制定帮扶方案,帮扶才能精准、快速开展。
严格建档立卡标准程序,在贫困人口识别上,严格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工作流程,把好收入核实、生活现状、评议公示、数据比对、县级公告“五个关口”,逐户逐人开展信息比对,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对全县有贫困人口的256个行政村,采取看立地条件、贫困人口存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程度,在乡镇内横向比较,在所有行政村中综合评比,通过“一公示一公告”识别。
对识别纳入的贫困户,逐户逐项采集基础信息,及时录入省大数据平台和国扶子系统,并由乡村及时确定帮扶责任人,对接制定“一户一策”,跟踪落实扶持措施。
为了摸清底子、弄明白情况,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户家中,到处都能看到帮扶干部的身影,帮忙锄地、浇水,或是进屋讲政策、拉家常,及时交流、了解情况,予以帮助。
盘克镇前渠村村民王彦忠家里的墙上贴着一沓表格。图表里,有帮扶责任人与他一道精心制定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还有惠农政策一览表,以及精准脱贫扶持“菜单”。最初的表格记录着:王彦忠家中6口人,劳动力2人,部分劳动力1人,低保贫困户,2017年易地搬迁,砖混结构住房5间75平方米(因病未建成)。现住土木结构3间7平方米。2016年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培育苗林。2015年因车祸住院花费8万余元……
了解到王彦忠的情况后,帮扶干部前往家中,面对面进行交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认真商议脱贫路径和方式,制定脱贫(帮扶)措施。2019年,王彦忠一家人彻底脱贫。如今,王彦忠一家7口居住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家里养着5头母牛,入股宁县聚农苹果产业资金专业合作社的39000元继续按年分红,在农村公益性岗位担任清洁工年收入6000元。
帮扶责任人在动态调整、跟踪落实“一户一策”的同时,还在户内建立“一户一档”,将每户贫困户户内产业发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惠农补贴、民政救助、社会帮扶等各项惠民帮扶政策和工作落实,以档案的形式整理留存,使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精准扶贫措施得管用,贫困户脱贫之后更得稳得住,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同时,宁县常态化开展识贫校贫,采取全面复核、重点抽查、实地核查、系统比对等方式进行多轮“回头看”,先后开展动态管理11次,累计新识别1570户4683人,剔除578户2474人,核实核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39户115162人。
产业增收精准落实到人到户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
走进位于宁县焦村镇的海升苹果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有的修剪树枝,有的固定苗木。
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2014年,县里引进陕西海升集团,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自根砧矮化密植苹果基地,带动宁县发展“海升模式”苹果10万亩,带动全县发展苹果45万亩,年人均苹果收入2727元,撑起了贫困户发展的腰杆。
来到春荣镇谷和春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望无际的金银花含苞待放,一阵阵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合作社前院,一排排黄芪整齐地摆放着,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村民们正在对黄芪切片进行包装。目前,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有40余人,人均收入每月3000元左右。
宁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扶持发展劳务、苹果、肉羊、苗林、瓜菜“五大扶贫主导产业”,以及乡村旅游、中药材、中蜂等特色产业,保证所有贫困户至少有2个以上增收门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4903元增加到2019年的9636元,增幅96.5%;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963.5元增加到2019年的8629元,增幅339.5%。
为了能让贫困户稳定增收,宁县对贫困户进行分类,依类施策、精准攻坚。
在摸清贫困户有什么的资源问题、缺什么的短板问题、能干什么的技能问题、想干什么的愿望问题的基础上,宁县将贫困户分为四类,精准施策,保证贫困户都能加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融入产业体系、纳入低保,所有劳动力参加培训并拿证。
宁县针对户情实际和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奖补菜单,由贫困户“点菜”、部门“配菜”、帮扶干部“上菜”。
对未脱贫户制定8类72项到户产业奖补菜单、4类153项到户技能培训菜单,对脱贫户制定10类159项到户技术培训菜单,着力调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对全县未脱贫户,按照“到户产业扶持人均5000元、每户最高3万元”的标准,全面落实重点帮扶措施。
宁县还坚持把加强劳务输出、促进转移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短平快、最有效的途径,围绕技能培训、平台搭建、模式创新、体系完善等方面,大抓劳务培训输转。
实行精准化培训,坚持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推进,针对不同类别和岗位需求,分工种、分行业采取工代学、师徒制个性化、订单式等培训方式,实施精准化培训。
前期对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务工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对第一类“有劳力且有一定技术的贫困户”,通过“院落式”“地头式”“企社式”等方式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第二类“有剩余劳力且可输转的贫困户”,通过机构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和“师带徒”式)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第三、四类中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户,根据个人意愿开展培训。
培训项目根据贫困劳动力个人意愿和务工需求制定,贫困群众想干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通过采取“送培训下乡”和“培训大篷车”等方式,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社、生产车间、田间地头;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地参加培训,要与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合作开展“师带徒”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实训。
强化社会保障精准聚焦贫困群众
烈日下,走进焦村镇下个村,平整的水泥路通向远方,村部、文化广场、卫生室、幸福互助院、附属幼儿园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低压75,高压127,好着哩!你不要担心,哪里不舒服就随时过来……你先别急着走,坐一会缓好了再回去。”
“你在单子上签个字,或者等下午了让你家掌柜的过来签字。”
临近午饭时间,村医李鹏飞仍忙个不停,给村民测量血压,开具相关证明材料。
自从村里有了卫生室,遇上感冒、发烧、咳嗽,擦破皮、碰伤手这样的小病,村里人都来找李鹏飞。
村民陈栓存正在测量血压。他告诉记者,以前看病要去乡镇卫生院,距离村里有近10公里路程,真正是看病难、看病远。
“那会村里路不好,一下雨干脆出不去!路不好走,去看个病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很多人生病,只要不严重,都自己扛着……”
“现在不一样了,不只是有病才来看病,只要觉得稍有不适就赶紧过来看看,预防大于治疗!”村卫生室里,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让每个群众都能看得起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是宁县针对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出的一项重要承诺。
近年来,宁县加快乡村医疗机构建设,25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等政策,健全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体系,对因病致贫的重残疾和重病贫困群众上门诊疗、专人送诊,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个100%”全覆盖。
宁县积极开展送医上门服务,不但让患者省去了排队挂号、缴费的环节,缩短了就医排队等候时间,而且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暖心。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基本、最核心的举措,同时也是当地贫困群众齐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宁县坚持把社会保障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实行清单式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因病、因学、因家庭变故致贫返贫。
2019年,投资8295万元,实施湘乐小学、朱寨初中等改薄项目11个、义务教育基础改善工作32个。目前,累计投资9.86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65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营养餐”等14项教育扶贫普惠特惠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3年的90.3%提高到2019年的99.68%,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宁县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按照户均5000元的补助标准,对特困家庭的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强化残疾人保障工作,实现所有残疾人诊断认定、生活保障一个不漏。全县累计发放资金8.66亿元,保障人口8.36万人,通过多方帮扶避免了“一兜了之”。
今年,宁县针对下剩贫困户、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增收问题挂牌督战,严格落实“一户一套班子一个方案”,配强帮扶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集中查缺补漏。及时跟进落实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劳务就业和政策支持等措施,继续巩固扩大住房、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保障力度,力争把短板补扎实、把基础打牢靠,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4日电商助推会宁县脱贫攻坚驶入“快车道”
- 2020年09月03日宁县 农家乐点亮“致富路”
- 2020年09月01日宁县 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 2020年09月01日会宁县抓牢抓实产业扶贫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