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儿村的今昔巨变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双胜
蒙蒙细雨中,翻过张家川县刘堡镇东面的大山,向东南方向下山入沟就进入窑儿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青翠的山坳里夹杂着粉红的、桔黄的色彩,远远望去,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当地干部指着四周的山坡说:“彩色的部分,是这几年发展的乌龙头产业,一到秋季就变成金黄色和粉红色。”
窑儿村四山环绕,是一个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小山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43户1126人,2013年有贫困人口60户351人,贫困发生率为30.01%。
“制约我们村的因素有多种,一是行路难,二是吃水难,三是发展产业难,四是村民没技术。”窑儿村党支部书记马甲平说,“窑儿村是深度贫困乡镇的深度贫困村。”
说到行路难和吃水难,窑儿村村民真是一肚子心酸。几年前,进村的道路山高坡陡、狭窄崎岖。村里一位产妇要去县医院分娩,叫来救护车却进不了村,村民只好用架子车辗转拉到外村,才乘坐车辆送到县医院。村民吃水要到山泉边排队等候,一点一点舀水,担回去还要沉淀好久才能饮用。
“当初来窑儿村走访村民,看到老人和孩子们那冻裂的皮肤、躲闪的眼神,是贫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令人心酸。”窑儿村第一书记马浩斌说起几年前刚到村里的情景,仍然不胜唏嘘,“深入了解之后,我突然感觉到肩头非常沉重。”
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后,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齐心合力“望闻问切”,找病根、开处方,制定了分步走的“诊疗”方案。
第一步是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缺技术、收入低的情况,组织贫困户和有技术需求意愿的群众,参加县里举办的“伊香拉面师”培训班。全村先后有120多人参加培训,60户贫困户中,有45户通过学到的技术外出打工或者开饭馆,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广东、新疆、湖北等地。今年34岁的马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说实在的,没有县里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我到现在还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正在北京的马强在电话里深情地对记者说:“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
马强现在在北京开了五家以拉面、烤肉等为主的清真餐饮店,带去130多名本县村民在餐馆打工,其中窑儿村的贫困村民有30多个,工资最高的年薪15万,最低的也有4万多。窑儿村贫困户杨富生在马强的餐馆打工,经过培训成为拉面技师以后,月收入达7000元,彻底改变了贫困面貌。现在,窑儿村共有109户村民在全国各地开办清真餐馆109家,带动500多名群众在外务工,许多村民在张家川县城或者务工的地方购买了楼房。
“窑儿村对他们来说,成了山庄,过节的时候才回来一下。”马甲平说,“他们大多数举家外出,在本村没有盖房或者翻修房屋的意愿。村里有110户人家的房屋长期闲置,所以,你们很少能在村里见到青壮年村民。”
第二步“诊疗”方案是发展富民产业。窑儿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00多人,村庄留守的大多数为老人小孩,导致土地大面积撂荒。为了解决产业扶贫问题,镇里和驻村工作队想了许多办法,尝试过种植胡萝卜、大葱等经济作物,但以失败告终。
“我们村是高寒阴湿山区,村庄附近有少量野生的乌龙头,说明适宜生长,我们商议后决定在村里发展乌龙头产业。”马甲平于2016年培育了3000株苗木,给村民推广种植20亩,结果长势很好。在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的动员下,全村于2017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几位在外地开餐馆的看到乌龙头效益好,不仅将自己的承包地全部种上了乌龙头,还流转了其他村民的承包地进行种植,马强种植了30亩,是全村最多的一户。现在,全村乌龙头种植面积达到1300多亩。2020年春季,采收芽菜20多吨,抢购一空,销售收入100多万元,亩收入接近1000元。随着苗木的成长,产量和收入还会大量增加。刘堡镇以窑儿村为中心,在周边村庄推广种植乌龙头达5000多亩。
“乌龙头是一年栽种、两年采摘、三年丰产,经济效益高,市场上供不应求,平均亩产经济效益5000元以上。”窑儿村第一书记马浩斌说,“我们终于探索出了一个好产业,一个好致富项目,终于能看到村民们的笑脸了!”
现在,窑儿村通过“三变”改革,成立了绿野合作社进行苗木繁育和深加工,去年培育60亩30万株苗木供应省内外许多地方。
第三步“诊疗”方案是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村243户群众全部告别山泉水,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村里新建一处文化广场、两个花园、一所学校;先后修建了四条通向外界的硬化道路,新修村组道路2.6公里,所有通组道路已全部硬化,去县城开车只需要二十多分钟;实施小巷道硬化8585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6个自然村全部接通动力电,村级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于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并被农业部评为“森林乡村”。
“今后的目标是把窑儿村全力打造成农畜牧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告别的时候,驻村第一书记马浩斌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