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科技赋能 守好“大国粮仓”——探访中储粮酒泉直属库

 2020/10/19/ 21:1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杨红丽

“科技能 爱粮节粮”公众开放日活动在中央储备粮酒泉直属库有限公司举办。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红丽

  今年是中储粮成立20周年,中储粮集团公司敞开大门,在全国线上线下同步开放130多家粮,开放预约30个省会,欢迎社会各界参观、了解、监督和支持储备中储粮事业。

  10月19日,酒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代表粮食加工企业代表粮库职工家属普通群众等共同走进中央储备粮酒泉直属库有限公司,探秘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大国粮仓”。

粮库全方位监控

  中央储备酒泉直属库有限公司坐落于酒泉市肃州区南郊工业园区,是国家1998年500亿斤库建设项目之一,初设储备能力1.1亿斤,后于2009年、2011年先后历经两次房扩建工程,现库区占地面积272.3亩,建有各种类型高大平房10栋20个间,存有中央储备及各类中央事权食,账实相符率100%,库存食品质存率100%,综合质量达标率100%,中央储备储存损耗率低于国家标准。

  现代、科技存储

  好要好,储靠人肩挑早已成为历史。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存储技术,才能提供给老百姓安全、绿色、健康源。在中央储备酒泉直属库,能直观感受到食储存的科技化管理。

前往粮仓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公众参观了小麦。在19号小麦库,站在6米高的粮面上,参观人员既惊叹又兴奋。

  “这个配备了单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数字式情监测、内置风机智能通风、内环流控温,内视频监控、LED型智能照明灯等,实现了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真正做到了用科技护航食安全。”保管员汤晓玲说,目前,北方地区普遍推广应用绿色循环的内环流技术,利用冬季在堆内蓄积冷源,在高温季节通过内循环,使内平均温全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下,让食常年置身于纯天然的‘冷藏库’中,可有效延缓品质衰老,确保食绿色健康新鲜。

在小麦参观

  “尽管科技储粮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但酒泉公司依然会用到‘手摸、脚蹚、牙咬、鼻闻’传统的感官鉴定方法,来查看粮食的品质是否有变化。”该公司总经理高维仁说。他还邀请现场公众代表随机选择点位,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将6米粮面以下的粮食取出来,让大家感受仓内粮食品质的“表里如一”。

  “有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传统粮情检查的经验,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为粮食的保水、保鲜上了‘双保险’。汤晓玲说。

工作人员面底部的

  推陈,常常新

  每一粒粮食都是一个生命体。工作人员介绍,稻谷、玉米每2至3年需要轮换,小麦每3至5年轮换一次,“现在中粮具有成熟稳定健全的轮换机制,做到了应轮必轮、常常新,以保证老百姓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粮。”高维仁说。

  那么,什么情况下中储粮集团会调运中央储备粮呢?高维仁举例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储粮集团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累计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24小时供货,随到随取,保证了灾区群众口粮和食用油供应。”

讲解粮食品质检验

  关心食,更要珍惜

  食“通过公众开放日活动,揭开了大国仓储、管的神秘面纱,了解了国家储备事业,更让社会公众看到,作为维护国家食安全‘压舱石’的国家库,不仅仓满廪实,而且运用了新科技手段保管好,确保颗粒品质安全。”酒泉市人大秘书长杨军感慨道。

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人员合影留念

  今天首次深入参观让我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我国粮食储备丰盈,更看到保管粮食的艰辛与不易,虽然现在粮仓管理运用了科技手段,但还需要人工进行细心呵护。虽然以前来过我爱人的单位几次,但从不知道他的具体工作,也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加班。今后我们要关心粮食,更要珍惜粮食。”中央储备粮酒泉直属库职工家属乔露感慨道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