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扎牢薪酬保障网 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今年1至11月兰州市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五个下降”

 2020/12/11/ 09:55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赵万山

扎牢薪酬保障网 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今年1至11月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五个下降”

  “谢谢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协调,通过银行打款我们收到了被拖欠的工资。”12月9日,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监察人员在电话回访中,来自陕西、四川等地的农民工,对劳动监察人员连连致谢。

  原来,11月中旬以来,在城关区草场街一工地因甲方资金未到位,造成200多名农民工1000余万元工资被拖欠。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第一时间介入,经过多方协调,并向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启用了今年以来首笔500万元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了200多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把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作为夯实“六稳”基础、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保障,围绕打造“无欠薪”城市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重在维权”的工作思路,通过“抓责任靠实、抓机制作用、抓专项行动、着重点领域、抓普法宣传”,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抓责任靠实。我市在去年成立的市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先后2次调整充实成员单位,同时成立了12个督导工作组,全市从上至下依法治欠、铁腕治欠升级到新高度。召开根治欠薪工作部署会、季度调度会、督查通报会、包保区县反馈意见会11次,坚持查漏补缺,促使根治欠薪工作不断上台阶。强化市政府主导、区县政府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施工企业负主体责任、项目管理单位负直接责任的“3+2”根治欠薪责任体系,详列责任清单,倒逼区县、行业主管部门、企业责任深入落实。

  抓机制作用。从源头上根治欠薪,前置监管治理源头,将防范欠薪工作前置于项目招投标、企业上市前、企业评先选优等各个环节,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力度,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资金监管。全面推进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专户使用、总包直发、按月足额实名发放,实名制管理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落实。对全市企业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ABC等级评定,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批37起,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3批17户,向公安部门移送欠薪案件47起,有效控制了疫情影响下欠薪多发的问题,达到了“问责一批、警醒一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抓专项行动。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新精神、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扎实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2020年欠薪案件‘三清零’、学习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迎接国务院考核备战、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合同制度、打击违法使用童工、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和根治欠薪冬季攻坚专项行动”共8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形成对恶意欠薪和重大欠薪的高压震慑态势,将各类欠薪事件处理在事发前和萌芽期。

  抓重点领域。以“抓源头、强联合、守底线、重惩戒、推平台”等有效举措,强化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管理机制,各督导组4次深入一线落实工作,完善“陇明公”平台监管工作,已为204个项目发放工资3.1亿元,真正实现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

  抓普法宣传。在建筑工地普遍张贴农民工权益告知牌,公布16部投诉举报电话。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进机关、进高校”和“送《条例》知识、送法规政策、送宣讲培训、送维权服务”“六进四送”活动,同时通过“学习强国”、“甘肃党建”、钉钉学习平台、地铁交通媒体、兰州电视台飞幕、人流密集的广告大屏、宣传启动现场滚动播放宣传文字和短片,在全社会营造根治欠薪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1至11月,全市接听劳动保障相关投诉电话2.15万人次,检查用人单位4385户;受理并按期办结民情通热线转办件155起,回复率为100%;受理案件73件,追发工资765.17万元,涉及591人,100%按时办结,实现了案件清零、案件查处零投诉;追回押金1.59万元;在接听投诉电话次数、来访投诉起数、受理案件数和拖欠劳动者工资数、人数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8.78%、6.32%、63.86%、32.16%、51.16%,实现了“五个下降”,牢牢守住了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两条红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持续稳中向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