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斗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引大精神代代传 一渠清水润新城
——引大入秦工程哺育新生城市兰州新区见闻

 2021/01/26/ 20:59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曹剑南 王朝霞 刘健 薛砚

【奋斗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引大精神代代传 一渠清水润新城

——引大入秦工程哺育新生城市兰州新区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剑南 王朝霞 刘健 薛砚

  眼下已是严冬,但兰州新区依然生机勃勃,国际空港航空枢纽飞机不时起降,城际高铁、国际货运班列及快速通道汽车风驰电掣,一座座工业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投资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园区车间机器轰鸣,一座座现代连栋温室花红菜绿……

  从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在短短不到10年时间,一座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的现代化绿色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欣欣向荣。这个巨大成就,引大入秦工程功不可没。

引大入秦工程渠首引水枢纽。

  千秋伟业 泽被后代

  千秋伟业,举世瞩目。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大型自流供水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创造了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的许多奇迹,是甘肃人民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体现甘肃精神的形象丰碑,被称为“西北都江堰”和“中国人工地下长河”。

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倒虹吸管道。

  20世纪60年代,甘肃省水电设计院开始勘测设计引大入秦工程,1976年动工建设,1981年因资金、技术原因被迫缓建,期间两次上马,两次下马。1986年,引大入秦工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第三次上马。1989年,省委省政府在永登召开了引大入秦现场专题会议,会议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引大入秦工程是甘肃的农业翻身工程,困难再大,也要一干到底。省委常委、工程总指挥韩正卿当场立下军令状:骑虎不下,背水一战,完不成任务,解甲归田。引大建设者们克服各种困难,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洞施工等世界性难题,创造了当时水利建设的多个亚洲之最和世界之最:由日本(株)熊谷组承建的全长15.7公里的盘道岭隧洞,为当时国内和亚洲最长的输水隧洞;由意大利CMC公司承建的30A、38号两座隧洞,在国内率先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TBM)施工;庄浪河渡槽是全国最长的引水渡槽……

  1994年,全长86.84公里的总干渠通水成功。

  1995年,东二干渠全线通水,引大入秦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2008年,引大入秦尖山庙调蓄水库、武川水库陆续建成。

  2015年,引大入秦工程全面完成竣工验收。

  这项历经几代人心血、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工程,终于向陇原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引大入秦工程的庄浪河大渡槽。

  记者采访曾担任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引大入秦工程指挥部)局长(指挥)、党委书记的李均,他深情地回忆说:“我与这项伟大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感觉非常荣幸、无尚光荣。在引大工作的岁月里,每办成一件大事、解决一个难题,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引大工程成功的根本和关键,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引大入秦工程的武川水库。

  默默坚守 无私奉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如果说兰州新区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引大入秦工程引来的源源清流则是母亲的乳汁。”有人用诗一般的比喻,称颂引大入秦工程为兰州新区提供了丰沛而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1月20日,记者来到兰州新区的尖山庙水库,寒气凛冽,水面已结成厚厚的冰凌,白茫茫一片。但水管所工作人员依然仔细巡护、观测、记录,查看大坝是否渗水、有没有下沉、周边有没有鼠洞蚁穴……

  “尖山庙水库是兰州新区及皋兰、永登的一级水源保护地,我们要24小时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兰州新区供水管理处尖山庙水管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王正元说道。

冬日的尖山庙水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上个世纪,纵横数百里的引大入秦工程战线上,成千上万的群众以撼天动地的豪情进行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每一条水渠,每一个水库,都有引大人守护着这条“生命线”。

  记者见到引大工程白银供水管理处黑石川水管所黑二支站党员、站长鲁锐时,他刚刚从管辖的渠道巡查回来。“今年冬天很冷,气温最低零下24度,一些渠道冻胀了,必须抓紧修复好,因为3月份就要春灌了,时间紧,供水任务重,还要把锈蚀、变形的闸板及时上油养护。”

  一次夏灌高峰期,黑石川水管所管辖的11号隧洞下起暴雨,90米渠道右侧预制板全部滑塌。鲁锐不顾水深流急,身绑绳索,拿起撬扛,第一个跳进水中,手搬预制板,扛撬防冻板,经过3个小时的抢险,终于疏通了渠道。他上岸时,已变成了一个泥人。

黑石川水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冲毁的水渠。

  “引大工程是建设者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建成的,今天我们只有管理好,才不负前辈的期望和重托。”东一干灌区管理处柳树水管所职工刘舜年说。二十多年如一日守护水渠的他,在一次灌溉中,渠道里突然有大量草团涌入分水口,他打捞草团时不慎滑入渠里,腿部受伤。他忍着剧痛清除掉草团,确保了渠道安全运行,事后才发现腿已摔伤骨折。

  引大工程东一干灌区管理处史喇口水管所的薛文成负责的管护段处于九支渠最下游末尾段,上游来水流量极度不稳,由于没有退排设施,极易引起水毁事故。为保证正常输水灌溉,每次开灌前,他带着草席棉衣、雨衣雨鞋和照明蜡烛,住到深山沟里当地老百姓的临时看瓜棚;通水后,他每天都巡护在渠道上,水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

  驻守在引大入秦工程基层一线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着的引大精神,成为引大入秦的工程的“基石”。

引大工程一线工作人员检查水利设施。

  润泽秦川 续写辉煌

  兰州新区,有了引大丰沛的水源,激活了灵气,哺育了新生。

  抬头仰望,飞机从中川机场上空呼啸而过。“从飞机上鸟瞰,尖山庙水库呈元宝形状,夏天里,蓝莹莹一片,十分漂亮,许多南方老板下飞机后,专门乘车找到这里,要看水库哩。”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兰州新区供水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处长陈虎成介绍,由于这里属于水源保护地,禁止入内参观,只好将外面好奇的游人耐心劝回。

中川机场的飞机从尖山庙水库上空飞过。

  目前,引大工程供水范围覆盖兰州、白银和兰州新区等地,受益区人口达到200多万。秦王川灌区和兰州新区生态绿化面积不断扩大,造林20多万亩,小气候明显改善。兰州新区的恐龙园水世界里,碧波荡漾,科教产业园绿树成荫,农业产业园区瓜果飘香……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兰州新区开发、兰白都市圈建设的新形势,引大入秦工程功能由当初的发展灌溉、生产粮食、解决温饱调整为统筹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生态等各类用水需求。2020年,引大工程管理局引水总量31869万立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同比增加2574万立方米,增幅8.79%;累计向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兰州新区景观及生态绿化、永登县庄浪河沿岸生态补水等供水共10049.65万立方米。

  “我们要继承‘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引大精神,不断推进引大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韩临广表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后续程建设步伐,优化调整供水结构,加强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努力扩大供水总量,提高信息化建设,为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兰白经济区发展和供水区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不断开创新时代引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俯瞰引大入秦工程。

  飞雪迎春到,值守在引大入秦工程的广大党员和职工,以弘扬引大精神为动力,继续精心呵护着水源,守护一渠清水畅流无阻,书写着新时代的乐章。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