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精准施策 精彩答卷

 2021/05/20/ 06: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精准施策 精彩答卷

  什么样的日子就算是脱了贫?

  ——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这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也是党中央确定的目标。

  对甘肃来说,在短短数年,脱贫攻坚要实现从“温饱型”向“保障型”质的飞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拿出敢死拼命的精神,扎实开展冲刺清零!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甘肃以“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为鲜明导向,打响了一场聚力攻坚脱贫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应返尽返;

  ——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空白点”全面消除;

  ——动态新增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饮水安全问题历史性解决;

  ——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

  2020年底,甘肃骄傲地宣告——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甘南州医护人员送医下乡。

  环县狠抓农村道路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和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图为航拍虎洞镇半个城村盘山公路。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永鑫

  教育扶贫“拔穷根”,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2018年3月,东乡县历史上首例“官告民”诉讼公开审理:龙泉镇政府将9年级学生小明的父亲告上了法庭。

  只因,小明父亲让小明辍学了。

  经过现场调解,一度认为“我的儿子我说了算”的小明父亲明白了,不让孩子上学,要承担法律责任。当日,原告被告双方就小明返校达成协议。很快,小明就在父亲的陪同下回到了校园。

  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但越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越容易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越容易失去读书的信心。一些贫困家庭,孩子还没接受完义务教育,家长就让他们出去打工了。这些家长认为,挣钱是主责、主业,却无形中埋下了贫困代际传递的种子。

  对于这些家长,帮扶干部和学校老师三番五次上门,敦促、动员,批评、教育,但仍然无济于事。

  在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有保障”中的关键任务。

  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孩子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只有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都能坐进教室,才能把教育之“水”浇在脱贫攻坚的“根”上。

  “一对一、人盯人”,政府、学校、法院等部门多管齐下。甘肃建立了市县乡校四级联动机制,逐村逐户登门劝学,冲刺清零控辍保学。

  娃娃们不但要“劝得回”,还要在课堂上“坐得稳”。

  甘肃的义务教育,基础薄弱。“不见光,黑窑洞,土坯桌子泥板凳”,曾是我省一些贫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真实写照。很多农村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从课上讲到课下。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义务教育有保障,不仅要能上学,还要上好学。

  2014—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38.63亿元,完成我省五年规划建设任务。

  临洮县玉井镇杨家台村明堂小学,有着90多年的历史,远近闻名。前些年,明堂小学校舍破、硬件差,外面刮风下雨,教室里漏风漏雨。尽管历史悠久,名字“亮堂”,明堂小学的学生还是在减少。

  而今,明堂小学修葺一新。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铺着绿色塑胶的跑道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互联网把乡村孩子和外面世界连接起来了。每间教室里的电子白板,都连接着网络,乡村的孩子享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

  完善的硬件,齐备的师资,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好。外出打工的家长,将转到城里的孩子又转了回来。短短几年间,明堂小学就有不少学生“回流”。

  在甘肃,像明堂小学这样,受益于“全面改薄”项目和“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学校还有很多。

  2019—2020年间,甘肃省“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各级财政又投入资金65.76亿元,中央和省级资金持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改善4189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修好了,还要老师教得好。2018年以来,甘肃通过特岗、支教计划和银龄讲学等项目补充乡村教师1.86万名,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1万余人次。安排8所师范类院校对口16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支教”,解决薄弱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此外,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部分县区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标准超过1000元,以待遇留师资。

  如今的甘肃,在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后,正在全力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阔步迈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