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南宋皇帝曾在此出家修行20多年
大佛寺卧佛
甘肃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美誉。
在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有一座古寺,名叫大佛寺,这是张掖一处标志性建筑。在这座古寺里,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的故事。据说忽必烈曾在这里出生,南宋皇帝赵显曾在此出家修行,还成为一代名僧,颇具传奇色彩。
古寺卧佛踞河西
张掖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故称“卧佛寺”。这尊巨大无比的空心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架构泥塑卧佛,卧佛的身体上还有很多的通风口,使得卧佛里面的空气可以流通。因“寺大、佛大、殿大”,人们都习惯称之为“大佛寺”。大佛寺因寺中保存了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而闻名。到张掖不到大佛寺,如同到北京没有去故宫一样。
传说在西晋时期,张掖大佛寺所处位置上就有了佛寺。实际上张掖大佛寺的兴建和党项人密切相关。11世纪初,随着党项人在西北的崛起,张掖“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踞青海,北控居延”的地理位置,成为西夏夺取河西走廊的一个障碍。
西夏人先后5次调兵遣将夺取甘州,最终,李元昊取得对甘州的最终控制权,并在张掖设置了甘肃军司,甘肃一词也由此而来,甘指甘州,肃指肃州即今酒泉。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大佛寺开始修建,历时5年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后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大佛寺历史上有过许多名称,明清时期曾称“弘仁寺”“宝觉寺”“宏仁寺”,民间称作“甘州卧佛寺”“大寺”等,后来亦称“西夏国寺”。
据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一座坐东面西的佛殿。
大佛寺内建有牌楼式山门和四大天王殿、关祠殿、过殿、陪殿、厢房、卧佛正殿。正殿南为感应寺,北为金塔殿,后为藏经阁和土塔。大佛寺正殿为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殿顶用青筒瓦钵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
大佛寺曾经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寺,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被大佛寺的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吸引,曾留居一年之久。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大佛寺藏经阁
据传是忽必烈诞生地
张掖大佛寺大佛殿有十八罗汉雕塑,和别处的佛殿不同,这里的大殿柱廊上绘饰的主要是龙,其中降龙罗汉脚下,并不像其他寺庙中脚踩着降龙,而是让龙高悬在屋梁上,涂以金粉,格外耀眼。这是因为大佛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大佛殿前檐二楼门上的楹联也印证了这一点:“万道霞光遮凤辇,千条瑞气罩龙楼”。楹联蕴意甘州卧佛寺曾是藏龙栖凤之地,其历史根源就在于西夏、元代的几个皇帝和皇太后与张掖大佛寺有过曲幽迷离的关系。
西夏之前,大佛寺是河西佛教中心之一。西夏崇宗帝李乾顺继位时,国力强盛,崇宗帝的母亲梁太后信奉佛教,常常与信男善女在此焚香拜佛,梁太后去世后,崇宗敕建大佛寺,供奉佛像为母祈福。这便奠定了皇家寺院的地位。
张掖大佛寺兴旺发达是在元代。据传,大佛寺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降生地。民间有一个传说:元世祖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来到甘州时,闻听卧佛寺许愿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她带着身孕前往朝拜许愿,岂不知没走出山门就开始腹疼,只好在僧人照料下在寺内分娩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
史传,忽必烈的母亲别吉太后死后,也埋葬在张掖大佛寺内。《元史》载:顺帝至元年三月,“中书省臣言甘肃甘州路十字寺奉安世祖皇帝母别吉太后于内,请定祭礼,从之。”历史上关于元代王公大佐前往大佛寺朝拜的记述不少,这足以说明,元代时的大佛寺与皇家有着很深厚的缘渊。
大佛寺“无上正觉”匾额
南宋皇帝修行处
张掖大佛寺是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地方,一件件交织着传说和真实的往事,给这里笼罩上一层神秘的光环。据说还有一位皇帝也到过大佛寺,他就是南宋末代皇帝恭帝赵显。赵显曾在此出家修行20多年,最后离奇而死。
南宋皇帝为什么会到甘肃张掖出家为僧呢?
原来,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此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忽必烈的蒙古铁骑已大举入侵四川,并顺汉江而下,围攻襄阳,当时南宋的“智障”皇帝宋度宗赵禥依然日夜享乐,不理朝政,国家大事被贾似道把持。1274年,宋度宗驾崩,年仅4岁的赵显成为南宋第7任皇帝宋恭帝。1276年1月18日,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太皇太后以小皇帝赵显的名义颁布了一道诏书——向蒙古大军投降。
随后,太皇太后抱着5岁的小皇帝赵显,带着宫人出城向元军投降。投降后,小皇帝赵显和母亲全氏等被千里迢迢解押回元上都,忽必烈为了安抚人心,没杀小皇帝赵显,还给他封了个“瀛国公”,并把公主嫁给了他,待遇还算不错。因为俘虏的时候赵显只有6岁,当了两年南宋皇帝的他,从小一直接受的是元朝教育,受藏传佛教的熏陶,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
1289年,赵显在元大都居住六年之后,忽必烈突然下令他学佛于吐蕃。他由此来到甘州大佛寺,潜心学习吐蕃文,翻译了大量的佛经,被尊称为合尊大师,而他的母亲全皇后也被迫做了尼姑,母子俩骨肉分离,各自天涯。
赵显之死,是因为写了一首诗,被元朝统治者认为是煽动江南人士东山再起而被赐死。
事情是这样的:1323年,赵显在一次偶然间,通过寺庙里的和尚了解到当时被视为“绝密”的事情——他自己的过去,知道了南宋的事,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知道了忽必烈的用意,赵显如梦初醒,知道自己并非蒙古族人,而是南宋遗孤,亡国之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南宋的愧疚,对母亲的思念,对国破家亡的愤恨,让他一时之间感到无比痛苦。
但是此时南宋已灭,元朝正强盛,他也无力回天。百感交集之时,他写下一首《在燕京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写道: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以诗中怀念故国南宋,抨击元朝,结果此诗传到元英宗的耳朵里,元英宗大怒,加上此时南宋已灭,赵显已没利用价值,元英宗马上下令赐死瀛国公、曾为宋恭帝的赵显。
《佛祖历代通载》中提到,“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就这样,活了52岁的宋恭帝赵显,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也在张掖大佛寺,留下了一段离奇而悲情的故事。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13日【风物志】莫高窟一件敦煌写本,证实李世民篡改玄武门之变实情
- 2021年05月07日【风物志】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埋藏着一座神秘的“地下动物园”
- 2021年04月29日【风物志】西周“吕姜”铜簋,一件陪嫁品扑朔迷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