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陇南手工挂面 一口入魂,简单极致的人间美味

 2021/06/16/ 09:15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刘小雷

陇南手工挂面

一口入魂,简单极致的人间美味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吃饭的时候总感觉食不甘味。而有一种食物却能让人胃口大开,那就是陇南的手工挂面,手工面的制作和晾晒,成为陇南美丽乡村的一道景致。原生态的手工挂面是一份绵长的乡情记忆,也是来自“远方的家”的召唤。

  一

  去往成县金莲洞的路上已近午时,有点饥肠辘辘。当地的朋友建议,停下来吃一碗酸菜面再走,我的脑海立刻浮现出“兰州素凉面+烤肉+芹菜面汤”的标配。待到那碗酸菜面端上来,却让人的味蕾一瞬间舒展开来。

  碗中的浆水清亮亮的,浮着点点小葱花和干辣椒丝,炝得香喷喷的,在碗的中心,堆着苦苣、包心菜腌制的酸菜!尝一口,这酸菜口感爽脆,劲道中带着酸爽,酸爽中带着清香,更让我倾心的是碗中细细的面条,起初认为它是农家手擀面,但后来发现它似乎更细,如发丝,更圆润,如玉之洁白光韧,关键是它吃起来那种柔滑的质感,原来是手工挂面。

  问店家要了一把手工挂面细细观察,它的外观“嫩如金色软如丝,千缕万缕弄柔姿”,每一根都是空心的。这让我想起2014年《舌尖2》热播时,在《心传》一集中,主人公张世新“张爷爷”,在镜头前展示了空心挂面的手艺,纯手工的面条清香、纤细、绵软,因为特殊的“空心”,面条很容易入味,也耐煮。

  这种空心挂面的“空心”小细孔能吸收更多的汤汁,因此也比普通挂面更耐煮,更入味,煮面时就会嗅到浓浓的面香味扑鼻而来。

  成县手工挂面在明朝初期最早起源于成县西片的小川、索池、沙坝等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世代相传,久盛不衰。它的特点是下锅就熟,汤面分明。清水下,爽利可口;兑汤下,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即便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憨厚、淳朴的成县人依然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手工挂面工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少食用细粮,用挂面招待客人也是一种很高的礼仪。一碗简简单单的酸汤挂面,面汤里不外是香醋、香油、姜末、葱花,大号的粗瓷碗一端,屋子里瞬间飘满农家手工挂面特有的香气,是非常诱人的“美食”。

  不仅是在成县,其实在陇南的康县、徽县一带,有不少乡村也在制作类似的手工空心挂面。

陇南手工挂面

  二

  手工挂面是制作工序最为复杂、耗时最长的传统美食之一,有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纯手工工序。

  立冬后,北方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辛劳了一年的农家,一边趁着这段时间休整,一边归置生活所需。手工挂面的匠人开始选麦子、淘洗、晾晒、磨面,把最好的麦子磨成面粉,挂成挂面。

  早晨,阳光照进农家院落,天气晴好,没有风,这样的天气最适宜挂挂面。安静的农家小院里,成排的挂面细细的、长长的,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若有微风掠过,便会轻轻摆动,宛如拨动的琴弦。

  到了下午,架子上的挂面已晒干,把它们轻轻卸下,按照需要的规格裁切、绑把儿,再缠上麻纸,至此手工挂面的制作程序才算完成。这种手工挂面是匠人用时间和精神做出来的艺术品,每一道工序都赋予了炽烈的情感,一种对古老技艺的感恩。

  但凡到陇南的游客,看到有手工空心挂面售卖,多少都要带一些回去请亲友品尝。

  陇南的手工挂面可以打卤子吃、炸着吃,夏天煮熟后捞出来过凉水做凉面,也可以煮熟过凉水做麻辣面等,各种“花样”吃法令人百吃不厌。当然,还可以做长寿面,荷包蛋不要十成熟,然后下一大碗挂面,鸡蛋放在挂面上面,加一小撮绿油油的小葱,便色香味俱全。挂面晶莹剔透,面汤上飘着些零星的油花,端着滚烫的碗舍不得撒手,吃一口一嘘溜,那可是人间绝无仅有的美味。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