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牵头揭示鼠类种子贮藏行为的生态学机制

 2022/03/08/ 16:47 来源:新甘肃 记者 苏家英

    

  全球研究地点( A)、系统发育关系(B)及系统发育信号检验(C)。黑色虚线(C)表明鼠类贮藏行为的演化符合Brownian模型。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鼠类是地球上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类群,许多鼠类具有贮藏植物种子的行为。根据贮藏方式和地点不同,贮藏行为可分为分散贮藏和集中贮藏,这决定了鼠类与种子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散贮藏导致互惠关系,而集中贮藏导致捕食对抗关系。

  这一行为广受大众和科学家关注,不仅因为鼠类对农作物种子的贮藏会造成粮食减产和经济损失,而且科学家也发现,鼠类对野生植物种子的搬运和贮藏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理解动植物互作关系的生态机制,可用于探索动植物间互惠或合作的起源演化。

  相对脑容量较大(EQ, A)、杂食性(B)、分布纬度较低(C)的鼠类倾向于分散贮藏种子。体重与贮藏行为关系总体不显著(D)。(兰州大学供图)

  兰州大学严川教授团队基于团队收集数据,以及整理文献报道的180余种鼠类对植物种子的贮藏行为,基于系统发育信号、祖先性状重建及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其进化与生态因素。结果表明,集中贮藏行为可能是鼠类贮藏行为的祖先策略,而分散贮藏行为则是多次独立进化而来。相对脑容量较大、杂食性的鼠类倾向于分散贮藏种子,而体重大小与贮藏行为的关系仅在一些类群中显著。此外,纬度分布较高的鼠类倾向于集中贮藏。

  该研究在全球尺度上对鼠类种子贮藏行为的演化和生态因素进行的系统性分析,为解释鼠类—种子植物之间的互惠—捕食互作提供了演化证据,表明了对抗者之间的合作可能是生态互作关系演化的驱动力。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已于3月以“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patterns of scatter-and larder-hoarding behaviours in rodents”为题在线发表在Ecology Letters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