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酒泉市: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3/03/03/ 08: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酒泉市: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机遇,坚持政策引领、资源融合、项目带动、非遗传承,深入推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政策引领,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将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纳入《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酒泉市“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酒泉市“十四五”文体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中,从景区提升、项目谋划、旅游交通、业态培育与景区运营等方面着力完善。培育打造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消费集聚区和品牌节会,联动周边地区,打造“西部旅游大环线”互惠共赢精品旅游线路、区域间免费参观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文化个性。制定《酒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实施意见》,精心策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指导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金塔胡杨林等47个旅游景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文化旅游”创建活动,在景区制作彰显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景观小品,让旅游景区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窗口。肃北雪山紫亭文化生态景区和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成功创建国家4A级和3A级旅游景区。

  坚持资源融合,着力激发旅游发展新动能。连续五年策划开展文物展览、文艺演出、文化论坛、国际品牌赛事、户外运动、经贸洽谈等活动,全力提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内涵。打造瓜州锁阳城、肃北盐池湾祁连山国家公园、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示范点。常态化举办胡杨文化艺术节、张芝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那达慕、阿克塞国际赛马会、阿肯阿依特斯盛会、裕固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节会,依托博物馆、非遗展馆、赛马场等设施场馆,策划包装民族歌舞、非遗体验、民俗体育、篝火晚会和“团建游”“家访游”“研学游”等一批民族特色突出的旅游新业态。充分用活莫高窟、党河风情线、阳关等旅游资源,设计制作展现敦煌文化特色、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剪纸、木雕、沙雕等艺术品,进一步推动敦煌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交流碰撞,绘就了一幅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交相辉映的和美画卷。

  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心谋划特色村寨建设、马奶酒产业、毡房宿营等乡村体验项目。先后实施肃州区黄泥堡乡裕固风情小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玉门市小金湾乡东乡文化展览馆等建设项目16个,引进肃北县奶制品产业园区建设、阿克塞县楼兰城沙漠公园建设等挂牌招商文旅项目7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开展奶制品加工等特色技能培训班38场次,支持农牧民开发骆驼奶、酸奶、马奶酒等康养产业,打造毡房宿营、牧家体验等民族风情体验基地。肃北、阿克塞县找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规划打造并创新开展盐池湾生态游、石包城红色游、黑戈壁边贸探秘游、走进阿克塞毡房等一批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旅游线路。

  坚持非遗传承,着力厚植民族文化新内涵。大力推动民族餐饮、服饰、歌舞等文化习俗传承保护和发展,着力培育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打造民俗展览馆、非遗传习所等特色文化场馆,经常性组织开展曲子戏、敦煌舞、木雕、民族刺绣等“线上+线下”非遗培训活动。围绕“哈尔腾羊”“哈萨克马”等地标性资源,开发肉食类、奶制品等特色产品,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为依托,木制品加工、皮革工艺为代表的一批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地方特色产品,进驻了旅游商品专柜,实现了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和旅游市场的有机融合。最大毡房热气球、最长哈萨克花毡、最大阔买昔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雪山蒙古族服饰、肃北蒙古族祝赞词、哈萨克族阿依特斯3项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肃北蒙古族长调、哈萨克族阿肯弹唱等7项非遗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成功创建省级“雪山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长廊,顺利完成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肃北、阿克塞县先后制作发售马鬃山国门模型产品、和硕特蒙古族银头饰、最美苏干湖文创杯、绝美胡杨峡丝巾、多彩阿克塞文创酒等民族特色文创产品60余种。在县域各景区景点开展非遗展演进景区活动,在景区中融入“非遗”表演元素,让一大批非遗项目在保护和传承中重现生机。将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同培育文化创意和文旅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结合起来,举办民俗活动、直播带货、非遗研学、非遗展示,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施展技艺的舞台,促进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