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乡村文明大家谈】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23/05/08/ 08:3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施秀萍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乡村文明大家谈】

让更多群众享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多彩文化惠民活动,从建设农家书屋到“活”态传承非遗文化……近年来,我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红利”,切切实实从文化惠民成果中收获获得感、幸福感。

  近日,记者邀请我省从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者,请他们围绕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谈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话发展路径与未来设想。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强调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文化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我省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贯彻措施、成效如何?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陈永红: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文旅部门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有力推进。

  一是先后出台《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乡村文化振兴规划(2022-2025年)》等,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加大保障力度,先后改造提升6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6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乡、村两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在乡镇及村设立1137个文化馆分馆、1243个图书馆分馆,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

  三是省文旅厅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先后为8258个行政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20余万套(件),建成659个乡镇数字文化驿站、744个村级数字文化服务点。评定农村文化实用人才1090人、高级职称322人,选派(招募)文化志愿者、三区文化人才工作者1万多名,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培训乡村文化工作者1100多名,培训乡镇综合文化站长1186名,有力加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四是各级文旅部门及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活动,以“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在乡村开展文艺演出年均达8100多场(次),面向乡村开展流动图书借阅年均达58万册次,服务群众达226万人次,较好地满足了乡村群众文化需求。

  记者:作为市、县一级,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白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玉华:近年来,围绕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白银市多元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多触角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方位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一方面,在不断健全服务网络的基础上,着力丰富产品供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接地气、更加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建强用好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积极主动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走上舞台、成为主角,努力打造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百姓大舞台。另一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呈现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可分享的文化服务。以举办“大地欢歌”白银市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体验黄河风情 畅游多彩白银”——白银市第五届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品味靖远美食 畅游大美东湾”——靖远县乡村振兴美食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等活动为契机,持续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文章,加快释放文旅潜能,让文化“动”起来,让旅游“火”起来,让消费“旺”起来,推动白银文旅实现“井喷式”增长。

  靖远县文旅局局长张学科: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一是以阵地建设为路径,着力提档升级夯实发展基础,让群众“足不出户”享文化。二是以品牌打造为路径,着力提质增效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每年举办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三是以统筹融合为路径,着力提振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在田园风光游、研学体验游等多业态全面植入文化要素,打造水岸三合民俗文化和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建成平堡镇黄河文化馆、东湾镇稻香村民俗文化馆等具有靖远特色的村史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景泰县文化馆馆长朱世魁:首先,每年按需举办不同门类的农村公共文化人才培训,通过为文艺骨干充电,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让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其次,通过拍摄电影《马莲花开》,挖掘并培训具有演艺才能的群众演员本色出演,将原汁原味的景泰乡土风情搬上银幕。再次,鼓励景泰滚灯、打铁花、小曲、钱鞭子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传习表演活动,促进乡土文化向公共文化服务转化。

  记者:作为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最后一环,乡镇、村一级是如何因地制宜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

  靖远县乌兰镇副镇长、乌兰镇文化站站长靳瑶:近年来,乌兰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有农家书屋10个、社区图书室11个,定期更新图书;新建、改扩建文化广场4个,乡镇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兆丰:瓜园村充分依托、挖掘当地文旅资源,打造了“稻田画”、稻草艺术品等景点;挖掘农耕文化,建成瓜园村村史馆,留住乡愁。同时,与镇社工站配合,开展关心关爱留守老人服务活动;利用农家书屋,经常性开展群众读书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景泰县寺滩乡疃庄村文书王学娇:疃庄村是易地搬迁移民新村,2018年建新村的时候,就配套建设了投资100万元的文化广场,庆“三八”国际妇女节、送文化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个广场还是村民茶余饭后聊天、遛弯、锻炼的好去处,很受群众欢迎。

  记者: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切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群众也体会到了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新重点、新举措?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陈永红:今年是文旅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的“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我们将以这项工作为抓手,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一是深入组织开展“陇上四季村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省广场舞展演、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等活动,为农村群众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

  二是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举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美术创作展示等活动,推动乡村传统文化艺术创新发展。

  三是组织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典型案例征集推介、“乡村四时好风光”全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遴选推广活动。

  四是依托我省“陇上飞阅”数字阅读平台和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展网络“书香陇原”乡村阅读推广活动,面向乡村推送群众喜爱的图书、期刊和数字资源服务,丰富农村群众阅读生活,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手记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和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砝码”。如何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甘肃的答案令人欣慰: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先后建成6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8258个行政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20余万套(件)……这一个个数字,让人感受到满溢心田的暖流,折射着广覆盖、全覆盖,“一个也不能少”的“用心”,以及让群众乐享文化的“贴心”。

  评定农村文化实用人才、农民高级职称,专项培训乡村文化工作者,结对帮扶培养乡土人才……不仅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更着力让公共文化服务落地生根,这里面映射着扎扎实实为民服务的“真心”。

  持续打造“乡村村晚”等品牌文化服务项目;以节会为杠杆,撬动文旅深度融合,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让文化“软实力”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从“缺不缺”到“够不够”,再到“好不好”“精不精”,彰显着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的创新思维和“永远在路上”的发展理念。

  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就会满园春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