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金昌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2023/06/05/ 16:13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张可乐

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

——金昌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记者 张可乐 

  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在于今天的少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着力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让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风尚,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聚焦主题实践,以德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2022年7月,金川区新华路街道昌丰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市关工委开展“红船精神”党史宣讲活动,市“夕阳红”宣讲团成员张有学以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程为引线,以“红船精神”为主题,围绕再造“红船”和传承“红船精神”的内容,带着青少年在“红船精神”引领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使“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深化“德润校园·学在金昌”专项行动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稳步提升。全面贯彻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活动2200余场次,增进了未成年人心向党、爱祖国、有礼貌的情怀,全面提升了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

  不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慢学堂”“悦读阅美”和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57次,邀请朗诵协会专家、电视台主持人走进校园进行指导,邀请专业戏曲团队入校园展演22次。组织开展“书法艺术周”“师生书法大赛”“义写春联”等活动,举办书法作品观摩、校内作品展览活动32次。各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充分进行体育项目训练,开展空竹、毽子、跳绳表演,让传统体育成为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方式。

  开展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市教育局联合社区开展“校社联动·共育成长”“敬老爱老志愿行”活动17次,中小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团班队会开展“青春志愿行”“三随”“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组织未成年人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校园卫生清扫、文明宣讲等活动168次,引导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文明你我、志愿先行”的理念。

  积极培育选树和学习宣传“新时代好少年”。市、县(区)及各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2022年度县(区)级“新时代好少年”45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20名,2人荣获省级“新时代好少年”荣誉。市文明办联合市教育局、市融媒体中心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通过直播形式扩大活动影响力,营造了“树榜样力量、学榜样事迹”的浓厚氛围。

  立足学校教育,构建全面成长的校园环境

  “成直角垂直插到土里,然后踩或转动工具,用巧劲把它压下去。”4月1日下午,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学生在金川区双湾镇农民伯伯的示范指导下,兴致盎然地在农田里翻起土来。大家分工合作、交流分享,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也感受着劳动的快乐。去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契机,以养德、启智、健体、审美为抓手,深入开展“德润金昌·学在金昌”八项行动。

  全市各中小学以“德育铸魂、智育培基、体育强身、美育涵养、劳动励志”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爱金昌 建家乡”“诵读中华经典,建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00余次。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坚持用好用活教材,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课堂+课外”“校内+校外”“理论+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思政体系,实施思政课“五融入”,创新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实、师生互动、课堂活跃。科学划定招生片区,开通绿色通道,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招生入学、升学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4456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网络问卷调查测评满意率达99.2%。全市各中小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健全学校与家长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不断完善。各中小学深入开展劳动励志主题教育活动,设立农艺馆、试验田,依托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开心农场”“红领巾小菜园”“我是劳动小能手”等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各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机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和不当消费行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预防沉迷网络教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同时,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进出校门人员查验登记等制度,开展全市大中小学餐饮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食堂招标、采购、加工、留样等环节,教育、公安、住建、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督导等各类检查8次,全力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管理。

  市“扫黄打非”办集中执法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护苗2022”专项行动,清查辖区内销售少儿出版物的经营场所,不定期对校园周边文具店、小商店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照销售教辅材料的行为,并结合“全民阅读”、世界读书日、知识产权日等开展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宣传和“绿书签”行动,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维度综合发力,推动建立多维一体的治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协调联动,营造充满阳光的社会空间

  去年以来,我市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全面、完整、健康的环境。

  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志愿我先行”“六个100”百场心理健康培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省级集中示范活动,邀请省级心理健康专家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市教育局结合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进社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业辅导、兴趣培养、亲情陪护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市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组织14名有专长、有热情的老同志成立“夕阳红”宣讲团,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老少携手学党史 薪火相传颂党恩”等系列活动12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000余人次;市妇联以妇女之家、母亲讲堂、家长学校等为主阵地,面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推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能力;市科协充分发挥市科技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普展教主阵地作用,利用科普展览教育资源,常态化开展展品体验、科普实践、科学实验、创客教育等科技活动,去年常设展厅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共计4.7万人次;市民政局依托群团组织,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代理妈妈”“童心港湾”“助老护小”等一系列贴近儿童、方便儿童、吸引儿童、服务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市文广旅局依托博物馆、图书馆、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和镍都开拓者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培育打造了“红船在我心中、争做时代少年”主题手工制作活动、“童心向党”绘本故事会等一系列面向未成年人的优质文化活动……各部门单位立足各自职能,共同携手为未成年人耕耘出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

  此外,我市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办学条件、培训行为不断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注销,压减率100%,现有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2家,全部通过审核,并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

  同时,注重关爱帮扶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设立了9个乡镇(街道)工作站,将有困难的未成年人及时纳入关爱保护和保障范围。扎实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根据实际需求,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康复治疗等救助保护,对寻亲无果的落实安置收养,对无人监护的落实集中供养。动员社会组织、广大爱心人士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代理妈妈”“童心港湾”等系列关爱帮扶活动,为有困难的未成年人提供了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帮助呵护他们幸福健康成长。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刊登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论、图片、视频、稿件、公益广告等,引导全社会共同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