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敦煌,看见自己
迟 迟
大美敦煌,举世无双。关于敦煌的著述众多,敦煌研究专家谢成水的心血之作《看见敦煌》别具一格。这是一封敦煌人写给敦煌的告白书,也是一场美术家的敦煌梦。
谢成水,1976年自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毕业后,1982年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当年看到报纸上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招聘研究人员的信息,就马上报了名,研究所录取了他并同意他完成进修之后再赴敦煌工作。
暑假期间,谢成水独自一人前往梦寐以求的敦煌,实地考察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看完了从南北朝至元代约1000年的代表性洞窟,看到了各个时代清晰的艺术风貌在敦煌莫高窟交融、演变,倍感振奋与折服。
1984年,他婉拒亲友与家乡单位的挽留,自带桌椅床柜等家具,从江南水乡奔向沙漠戈壁,从事敦煌艺术研究,与敦煌长相知、长相守。
谢成水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交给了敦煌去保管。他日日独坐洞窟,潜心研究,临摹壁画,将整个洞窟复制下来。就是如此艰苦又细致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十数个春秋,却是发自内心的满足。在3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醉心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先后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有《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290窟》《谢成水敦煌壁画线描集》《敦煌壁画线描精品集》《中国石窟壁画修复与保护》(合著)等。其临摹的敦煌壁画被敦煌研究院收藏,并多次作为交流之作,先后在日本、韩国、印度、美国、法国等国家展出。
《看见敦煌》是谢成水敦煌研究的心血之作,也是一部全方位展示敦煌艺术成就的著作,从敦煌的细节入手,经以敦煌之躯,纬以敦煌之魂。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沿时光之河逆流而上,走进敦煌这一艺术宝库,呈现的不仅是对敦煌壁画、绢画、雕塑、建筑等的专业见解与独到眼光,也是他一直以来潜心敦煌研究的心路历程。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谢成水在全面考察、解析石窟群的基础上,带来了大敦煌视角的深入观察,为读者厘清石窟的艺术、文化脉络,领略敦煌石窟的观看之道,打开关于敦煌之美的宏大想象,阐释了敦煌艺术传承、创新的要义与感悟。
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交融,流光溢彩;散落海外的艺术明珠敦煌绢画,浓厚艳丽,孕育中国绘画史上的重彩画法;敦煌雕塑与建筑,乃妙有的艺术塑造。敦煌艺术闻名于世,不仅因为有出神入化的艺术作品,还有经历约10个朝代1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完整性,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对艺术追求的探索和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孜孜不倦地对民族艺术审美的追求。在谢成水看来,在敦煌,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这里的线条,每一笔一画都迸发出摄人心魄的气势与神韵,使我们感受到身上流淌着和先祖一样温暖而执着的血液。
研究古代艺术是一段艰苦甚至枯燥孤独的人生之旅。在即将启程去敦煌之前,送别的人担心他身体会吃不消,谢成水回答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看见敦煌’再说!”几十年过去了,当谢成水再次回忆起这段“苦行之旅”时,他说:“我也没什么可遗憾的,我去敦煌的初心,就只是为了‘看见敦煌’。”
(《看见敦煌》,谢成水著述,海滨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06日【畅享丝路 遇见敦煌——喜迎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科学保护让莫高窟永生
- 2023年08月04日敦煌:“5A”警务服务“5A”景区
- 2023年08月03日【图片新闻】雨后敦煌 别样美
- 2023年07月27日【敦煌风】让城市“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