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6/25/ 08:4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王兴东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兴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体现在制度规范、方法优化、效果达成上,推动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也需要通过法治保障成行成规。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全国人大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从依法执政的角度系统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要心怀“国之大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的民族工作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顺应时代变化,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要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积极稳妥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要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作者为兰州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