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秧歌舞动闹新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2月10日,正月十三清晨,临夏州和政县聚兴广场人潮涌动,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热切期待着一年一度的秧歌民俗盛典。
和政秧歌是当地代表性民间歌舞形式,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正月,和政城乡锣鼓声声,高歌曼舞,一派热闹景象。
上午10时,聚兴广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串串红灯笼挂满枝头,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来自和政县各乡镇的9支秧歌队依次登场。舞狮和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声,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翻滚腾跃,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掌声连连。太平鼓鼓手们双手挥槌,激昂鼓点似奔雷,节奏疾徐有致,磅礴的气势瞬间点燃现场观众情绪。流星、旱船、膏药灯等形式的秧歌陆续登台,中间伴随武术、杂耍、杂技表演,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和政秧歌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在传承中丰富和创新,形成了如今的风格。”和政县文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蒋胜利说,这次秧歌汇演不仅展现了和政独特的民俗文化,更彰显了新时代农民的新气象。
男女身表演是和政秧歌的精华部分。踩着一米以上高跷的“腊花姐”,一手持扇,一手拿彩巾,或大步奔跑,或款款前行,动作优雅舒展、婀娜多姿,和“中郎”演绎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扮演“腊花姐”的杨海平是达浪乡李家坪秧歌队的一员,也是一名高中生。因为热爱,他连续四年参加秧歌汇演。“一个多月前,我和伙伴们投入了练习。今天凌晨2时,我们就开始化妆、换演出服,为的就是给大家带来欢乐,送上美好祝福。”杨海平说。
观众群里,来自永靖县的66岁老人王永全观看秧歌时,还在手机屏幕前做直播。“大家喜欢哪支秧歌队,把名字打在公屏上。”王永全一边解说,一边和直播间粉丝互动,还不时拿出另一个手机拍摄精彩镜头。“回去剪辑出来发短视频,要让更多人喜欢上民间艺术。”王永全说。
秧歌队里不仅有小孩和老年人,还有返乡的务工青年、餐馆负责人、公司职工。秧歌这项传统民俗文化,被不同年龄段的人热爱着,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家跟紧,注意队形变换。”新庄乡何马家腰套秧歌队副总指挥黎文手持指挥棒,踏着鼓点,引领队伍节奏。
从队员到秧歌队召集人,40多年间,耍秧歌成为黎文春节期间的例行活动。他说:“我们为了这次汇演准备了好几个月,从服装道具到舞蹈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打磨,希望能把最精彩的表演奉献给大家。”
“秧歌是我们和政县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几代人的记忆。我们要接续传承,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秧歌队,让更多人了解秧歌、热爱秧歌。”黎文说,接下来的几天,队伍还要去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表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2日【新春走基层】识字
- 2025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书香润静宁
- 2025年02月10日【新春走基层】凉州社火舞出新春新气象
- 2025年02月08日【新春走基层】传承传统文化 感受时代脉搏——“羲皇故里”新春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