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谨防新型赌博 莫让盲盒变赌盒 检察官:抵制赌博陷阱守护健康消费环境

 2025/07/02/ 09:03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张烁

以案说法

谨防新型赌博 莫让盲盒变赌盒

检察官:抵制赌博陷阱守护健康消费环境

  当你因未购得心仪盲盒类玩具而烦闷时,可曾被“网络开盲盒”“全额返现”等新型直播开盲盒形式吸引?部分直播平台借“以小博大、有奖竞猜、全额返现”之名,披诱人外衣,实则张开陷阱大口,静待无防备者踏入。

  案情回顾

  “本想着开盲盒能碰运气赢奖品返现,没想到越玩越像赌钱,最后血本无归!”家住安宁区李某某的懊悔,揭开了直播盲盒背后的灰色骗局,当“惊喜开箱”被改造成“赌局下注”,盲盒一步步变成“赌盒”。

  2024年4月,商家杨某某、刘某某在某潮玩淘宝店直播间,以“网络开盲盒全额返现”为名,通过预设“玩偶编号比大小”的中奖规则,将盲盒销售包装为“下注—开奖—返现”的赌博活动。短短10日内,赌资流水超15万元。安宁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后,以开设赌场罪判处二人刑罚;参赌人员同时被行政处罚。此案揭露了“盲盒变赌盒”的违法本质,借潮玩消费之名行赌博敛财之实。法律重锤昭示,任何以“返现”“比大小”为诱饵的赌博行为,必将受到严惩!

  检察官提醒

  认清“盲盒赌博”的违法性。所谓“网络开盲盒返现”“有奖竞猜”等模式,一旦涉及给玩家提供以小博大射幸行为,玩家在平台能实现“付费投入—随机抽取—放弃奖品获得折现—再次抽盒”的方式,即属于赌博行为。其本质是将消费行为异化为赌博活动,完全背离盲盒“随机乐趣”的设计初衷。

  个人层面:“赌徒心理”诱导持续投注,财产被侵蚀,深陷债务陷阱;参赌人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追责。

  社会层面:透支消费者对电商直播、盲盒经济的信任基础,导致信任危机;以“创新”之名规避监管,破坏网络空间清朗环境,挑战法治权威。

  行业层面:合法盲盒产业被贴上“赌博”标签,存在污名化隐患,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公众,应摒弃“以小博大”侥幸心理,认清一夜暴富是骗局;警惕“返现”“比大小”等关键词,及时举报可疑直播;培养理性消费观,拒绝以盲盒为名的赌博诱导。

  对于商家(平台),应严守法律底线,禁止以任何形式组织或协助赌博活动;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下架涉赌营销玩法;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公示盲盒概率及规则,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盲盒的核心价值在于“惊喜体验”,而非“赌博暴利”。此案敲响的警钟,既是提醒公众守住法律与理性底线,更是敦促行业刮骨疗毒、回归正轨。唯有各方共同抵制赌博陷阱,方能守护清朗网络生态与健康消费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