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
谨防新型赌博 莫让盲盒变赌盒
检察官:抵制赌博陷阱守护健康消费环境
当你因未购得心仪盲盒类玩具而烦闷时,可曾被“网络开盲盒”“全额返现”等新型直播开盲盒形式吸引?部分直播平台借“以小博大、有奖竞猜、全额返现”之名,披诱人外衣,实则张开陷阱大口,静待无防备者踏入。
案情回顾
“本想着开盲盒能碰运气赢奖品返现,没想到越玩越像赌钱,最后血本无归!”家住安宁区李某某的懊悔,揭开了直播盲盒背后的灰色骗局,当“惊喜开箱”被改造成“赌局下注”,盲盒一步步变成“赌盒”。
2024年4月,商家杨某某、刘某某在某潮玩淘宝店直播间,以“网络开盲盒全额返现”为名,通过预设“玩偶编号比大小”的中奖规则,将盲盒销售包装为“下注—开奖—返现”的赌博活动。短短10日内,赌资流水超15万元。安宁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后,以开设赌场罪判处二人刑罚;参赌人员同时被行政处罚。此案揭露了“盲盒变赌盒”的违法本质,借潮玩消费之名行赌博敛财之实。法律重锤昭示,任何以“返现”“比大小”为诱饵的赌博行为,必将受到严惩!
检察官提醒
认清“盲盒赌博”的违法性。所谓“网络开盲盒返现”“有奖竞猜”等模式,一旦涉及给玩家提供以小博大射幸行为,玩家在平台能实现“付费投入—随机抽取—放弃奖品获得折现—再次抽盒”的方式,即属于赌博行为。其本质是将消费行为异化为赌博活动,完全背离盲盒“随机乐趣”的设计初衷。
个人层面:“赌徒心理”诱导持续投注,财产被侵蚀,深陷债务陷阱;参赌人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追责。
社会层面:透支消费者对电商直播、盲盒经济的信任基础,导致信任危机;以“创新”之名规避监管,破坏网络空间清朗环境,挑战法治权威。
行业层面:合法盲盒产业被贴上“赌博”标签,存在污名化隐患,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公众,应摒弃“以小博大”侥幸心理,认清一夜暴富是骗局;警惕“返现”“比大小”等关键词,及时举报可疑直播;培养理性消费观,拒绝以盲盒为名的赌博诱导。
对于商家(平台),应严守法律底线,禁止以任何形式组织或协助赌博活动;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下架涉赌营销玩法;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公示盲盒概率及规则,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条: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条件的,或者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盲盒的核心价值在于“惊喜体验”,而非“赌博暴利”。此案敲响的警钟,既是提醒公众守住法律与理性底线,更是敦促行业刮骨疗毒、回归正轨。唯有各方共同抵制赌博陷阱,方能守护清朗网络生态与健康消费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1日兰州反诈中心发布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警惕低息免押高额贷款骗局
- 2025年06月19日微信聊天记录怎样才能作为证据使用?法官提醒:必须注意3点
- 2025年06月11日两车相撞 公交车上乘客摔伤 伤者状告出租车司机 法院:原告做法“于法有据”
- 2025年05月16日健身馆突然闭店 消费者起诉维权 法院:店方返还全部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