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镇原油田,一排排红色的井架舞动不停,井然有序,与身着红色工衣忙碌的石油人,勾画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收图”。截至8月底,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新井产油量强势突破1万吨,措施增油在8月中旬已成功突破2万吨。与之辉映的油区另一端,深蓝色的光伏板逐光而列,一年时间,新能源发电量已逼近3000万度,绿色电能悄然成为镇原油田运行的“新引擎”。

老井焕新,书写“精益增油”答卷
“套损井治理后,日产量比原来还高”在该厂桐川作业区一口措施井旁,技术人员看着流量计上跳动的数字满脸欣喜。这口井只是全厂老井挖潜的一个缩影——通过“滴灌式”精准治理,20口套损大修井产能恢复率高达157.4%,创造了老井“逆生长”。
面对剩余储量“高效区动用难、低效区提产难”两大矛盾,为了进一步加大产能建设开发,让地下“宝藏”更多闪现,该厂以区域油藏富集规律,三维地震成果为指导,突出四类对象复查,开展“三个重新刻画”,完成老区复查36个、老井500余口,在延4+5底水油藏、环保关停区等高效区,老井场实施短水平井,在低效区开展长水平井开发,通过进行全生命周期设计与建设,在在重点井位油藏实施更加精细、深度的研究与开发。在8月中旬,全厂措施累计增油量突破2万吨,194口措施井日均新增油量160吨,相当于为老区稳产安上了“助推器”。
同时,技术人员秉持“五个清楚”原则,沿着“四条主线”精挑细选治理对象,从参数优化到工艺创新,每一步都瞄准“把地下油藏看透用好”,让开发了数十年的老油田持续释放新动能。

新井提效,扛起产量增长“大梁”
在演武区块的钻井现场,刚完钻的一口探评井试获工业油流,技术人员正围着监测仪表欢呼——这已是该区域今年第9口获得工业油流的探评井。如同在熟悉的土地下发现新的矿藏,镇北——演武地区的勘探突破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截至目前,全厂钻井进尺已突破27万米,122口完钻井中71口顺利投产,新井日产量稳稳站在145吨的高位。8月初,新井累计产油量突破1万吨,相当于为油田日均增添了一座小型“供油站”。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9次方案对接确定的72口新增部署井,正让地下资源储备持续“扩容”。
为了保证新井投产后的生产效果,该厂还建立了新井跟踪管理制度。产建项目组每日晨会都要汇报新井生产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项目组油井试钻负责人表示,“我们建立了新井生产档案,从开钻到投产的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确保任何问题都能追根溯源。”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确保了新井生产始终保持高效运行。

绿电转型,打造“地上地下一体”新格局
9月1日,午后的阳光洒在新集改革试验区光伏井场的面板上,逆变器发出平稳的嗡鸣。在该区生产调控中心,值班人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再有几天,今年发电量就能突破3000万度了!”这意味着已为油田生产提供了相当于3.6万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
为确保已投运新能源设施的高效运行,采油十一厂建立了专业化运维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对光伏组件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建立了发电效率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行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发电效率。同时,该厂还积极推进新能源与传统油气生产的融合发展。在生产调度中心,可以看到实时显示的光伏发电情况与油气生产用电情况的对比图。
“我们正在探索‘绿电供生产’的模式,在日照充足时段,尽量使用光伏发电满足生产用电需求,实现绿色能源就地消纳。”该厂负责新能源建设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碳排放。(贺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01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三项举措”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为原油上产保驾护航
- 2025年08月13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巧用“三面镜”筑牢安全防线
- 2025年08月0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上下联动 全力保障安全平稳度汛
- 2025年07月24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干部员工“蒸”战一线保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