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理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2025/09/26/ 08:3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秦红卫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秦红卫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群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意蕴与实践价值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强国事业的必然要求,具有深远的时代意蕴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力量。教育家精神,正是这支根本力量的“精气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求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彰显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陇原、放眼世界,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树立教师队伍建设标杆的时代引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为师德师风建设确立了标准,教师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则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方向,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学识,更要掌握科学育人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勇于探索教学改革。教育家精神构成了一个立体、全面的“四有”好老师画像。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动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家精神的内核,始终围绕着“人”的培养。从理想信念的塑造,到道德情操的涵养,再到仁爱之心的传递,无不体现着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高质量教师

  师范院校是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我省师范院校应主动作为,系统谋划,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师范院校必须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要强化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教育家精神内涵,将“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中。二要打造沉浸式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举办“教育家精神”主题讲座、评选“未来教育家”式的优秀师范生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让师范生在耳濡目染中,将教育家精神深植于心。三要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组织师范生深入我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他们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体悟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坚定从教报国的决心,树立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远大志向。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高质量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更要有过硬的本领。师范院校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课程体系,深化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进“大学主导、政府协调、中小学校参与”协同育人模式,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邀请中小学一线名师、教学能手走进大学课堂,担任实践导师,实现理论学习与一线教学的无缝衔接。

  建强高校教师队伍。“亲其师,信其道。”高校教师作为师范生的榜样,其自身的垂范引领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关键。因此,高校必须着力打造一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队伍。一方面,要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标尺,以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支持教师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改研究、获得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其育人智慧。同时,大力选树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激励广大师生,营造“人人争做教育家”的良好生态。

  服务区域发展大局。我省师范院校必须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服务甘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主动与市(州)教育部门对接,开展基础教育现状调研。要打造高端教育智库。依托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围绕甘肃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项目,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培训,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省师范院校必须勇担重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教育家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情操高尚、业务精湛、心怀仁爱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