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渭源县城前往元古堆村,一路向西南行。
道路平整通畅。路两边油菜花正艳,山峁沟壑一片明黄,蜜蜂嗡嗡地飞舞,太阳暖暖地照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这条路时,却是黄土飞扬,颠簸难行。到了村口,路没有了。他沿着村口的小桥,走进村里,看望慰问村里的干部群众,给家家户户送了年货。临走时,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我们村里的路可是‘水’‘泥’路哩”。元古堆村村支书朱惠军开了个玩笑。他解释说:这个水、泥可不是水泥,是要打引号的。夏秋下雨、春冬积雪冻土融化,人一出门,就要和路上的“水”“泥”较劲。有时,一只脚陷进泥里,好不容易拔出来,另一只脚就又陷进了泥里。
习近平总书记来元古堆村时,殷殷叮嘱:“我们一起努力”,总书记走后,村委会马上就干起来了,想要富,先开路。
通村公路、通社公路、串户道路先后动工,一条条真正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修好了能去远方的路,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了村子,元古堆村不再被大山围困,小康梦想越来越近。
说起从前,曾玉成摇摇头,“种着4亩地,住的土房子,虽说饿不死冻不死,可过得很苦,好日子想都没想过”。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后,大家受到极大鼓励,曾玉成也开始有想法了,他想脱贫,他很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曾玉成到兰州学习食用百合种植,回到家开始种植百合。
有了技术,有了钱,曾玉成的百合越种越好,他还陆续流转了同村其他贫困户的35亩土地,成了村里的种百合大户,年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2015年,曾玉成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核心一条就是看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
2013年以来,元古堆村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在“努力”上下功夫,村里充分发挥党员、人才在精准扶贫中的骨干引领作用,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创新“企业主办+群众入股”等产业发展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开展的“双富先锋活动”,逐步形成“能人创业做示范,群众积极跟着干”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