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人民日报】甘肃酒泉:戈壁滩飘出果蔬香

 2019/11/22/ 14:42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常钦

  敦煌种业戈壁农业产业园区温室里,菜农正在管理樱桃西红柿。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科技突破资源制约

  浇水按滴算,果蔬种在“枕头”里,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戈壁荒滩搞农业,缺水是头道难题。

  “节水是唯一出路。”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生军说,戈壁缺水,是结构性短缺,黑河、疏勒河、讨赖河、党河都流经境内。关键要大力发展科技节水,破解水资源瓶颈。

  酒泉一手兴建水利工程,调水引水。一手推广节水技术,制定15项戈壁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让节水滴灌、水肥一体等集成新技术落户,发挥每滴水的最大效益。

  在敦煌种业的智能连栋玻璃温室,种菜像种花一样精细。“给水量是按滴算的,每棵作物都有专属的喝水档案。”公司生产二部经理王凯介绍,水肥设备根据作物生长数据,结合环境自动调节给水量。科学种田,越种越甜,这里产出的有机番茄一斤卖到7块钱。

  如何在保护基础上用好戈壁资源?酒泉对戈壁生态农业进行界定,其特定发展空间是干旱的戈壁地区,包括戈壁沙漠、沙漠化土地、撂荒地,甚至绿洲的中低产田。“戈壁农业要进行长远规划,避免无序开发,把握好生产和生态的平衡,坚持生态优先,‘不新打一口井、不新增用水总量’这两条硬杠杠是底线、红线。”王生军说。

  顶着“硬杠杠”,戈壁农业如何“长大”?范立德是酒泉戈壁农业先行者,他的故事很有说服力:2009年他就开始在戈壁上建温室种果蔬,如今,夫妻俩经营着大大小小30个大棚。

  走进范立德的温室,地面还是戈壁原貌,各种蔬菜秧苗长在一个个“枕头”里。这是全市近年来推广的基质枕技术,“枕头”里装着作物生长需要的“土”。“不用挖坑开沟,直接装袋种菜,水肥像输液一样打进‘枕头’。”

  基质枕来自康多生态农业公司。走进公司后院,打捆好的秸秆整齐码放,番茄秧堆得像小山,蘑菇渣袋摆成一片。“基质枕就是用这些农业废弃物做成的。”董事长苏海介绍,1亩日光温室需要基质67立方米,可转化利用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25立方米,基质还田还可提升地力、改良土壤。

  在酒泉戈壁滩上,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很普遍。以前“大田水浇地,现在戈壁水浇苗”,精打细算节水账成为农户和企业的共同行动。“既要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又要高效用水,提高产出效益。”张国森说,通过精准滴灌,种西红柿能节水50%、增产30%,每亩增效约2000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