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首日见闻 甘肃气象人为建设气象强国充满振奋

 2020/04/02/ 19:51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王占东

华家岭国家基本气象站“80后”气象观测员王赟介绍百叶箱全面自动化情况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

  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几代气象人的梦想得以实现。曾经和正在从事气象观测工作的甘肃气象人纷纷表示,这是我国建设气象强国征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取消人工定时观测和日常守班后,地面气象观测站工作重心将转为装备保障及预报服务,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新的更大力量。

王赟介绍人工观测使用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

  4月1日14时,在海拔2450.6米的华家岭国家基本气象站内,“80后”气象观测员王赟电脑旁的闹钟响了。他拿起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向室外冲去,准备到观测场观测气象数据。正要跨出门槛时,他和旁边的同事不约而同地笑了:“忘了,今天不用人工观测了!”

  早晨8时、11时到下午2时,这是王赟一天内第三次下意识的惯性动作了。

  放下手里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王赟感慨地说:“以前,顶风冒雪进行人工观测时,心中总有一个梦想,哪一天地面观测全部实现自动化该多好!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却对过去的工作有点儿不舍,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激动了,而是有更多的从容、淡定。”

  捧着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他说:“这本子以后要放在气象博物馆、陈列室、资料室里了!”

微信图片_20200402082346.jpg

进入历史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

  王赟今年36岁,来自甘肃临洮。2007年,他从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后,开始从事气象工作。2013年底,他来到国家一类艰苦气象台站——华家岭国家基本气象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一呆就是7年。如今,他几乎对所有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了如指掌,并能轻松快捷地向兰州发报,为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及时的数据参考。

  “2005年,我就注意到甘肃开始建设集环境温度、气压、环境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了,那时我就想,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全面自动化这一天迟早要来到,但没想到会这么快!”王赟说,“这与祖国强大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从今天起,我们的工作重心转为装备保障及预报服务,未来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将更加准确及时。”

微信图片_20200402082009.jpg

王赟站在新旧日照计设备前,抚今追昔充满感慨和留恋

  曾经在甘肃另一个国家一类艰苦气象台站——马鬃山气象站从事过地面气象观测,如今已是敦煌市气象局副局长的朱永锋也充满感慨。

  18年前的秋天,朱永锋从兰州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马鬃山气象站工作,他见证了中国气象地面观测业务从人工观测编发到完全实现自动化观测的历程。

  让朱永锋记忆最深的,是2002年冬天的一次观测。那天,马鬃山镇迎来了一场降雪,积雪深度超过了5厘米。早8时定时观测,他打开百叶箱要观测干湿球温度,结果看不到水银柱,朱永锋吓坏了,赶紧找来老前辈解决问题。经验丰富的前辈一下就发现气温太低超出温度表的刻度范围,指导他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处理观测记录,及时编发出地面天气报,完成观测任务。

  “新时代,我们这代人有幸见证了地面气象观测事业的突飞猛进,真是幸福的一代气象人。”朱永锋说,“随着地面气象观测实现自动化,减轻了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台站工作重心改变转移,气象观测工作将更加集约高效,地面气象观测实现高频次观测数据,为智慧气象服务开展提供更加精细准确的气象资料,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气象强国提供支撑。”

  “我当了17年的观测员,上了17年的夜班。曾经,有一种工作模式叫四班倒、24小时连轴转,就算地球停转,观测都不停转;曾经,有一种瞌睡叫大夜班……如今,这些都将被送到历史的陈列馆。”曾经在乌鞘岭气象站从事地面气象观测的气象人蔡元成说,“这一巨变是我国迈向气象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我们深感欣慰,也充满振奋。气象人下一个梦想就是气象强国梦,这个梦正在快速奔跑的路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