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张家川县:产业扶贫出“实招”

 2020/04/13/ 22:21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刘东亮 通讯员沈维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刘东亮 通讯员沈维民

  “在药厂打工的这几年,我学会了对药材的分拣、晾晒、切片、打包,很多东西只要想学都不难。”今年53岁的杨永恒,是天水市张家川县大阳镇大阳村村民,在药厂打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于去年成功脱贫。

  杨永恒所说的药厂,是位于大阳村的甘肃天水圣药业有限公司大阳分公司,是一家以黄芪、党参、当归、板蓝根、大黄等中药材种植、购销及初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设立张家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近几年来,累计在张家川县发展带动药材种植合作社30余家,带动种植户1359户,其中仅贫困户就有317户。如今,像杨永恒这样受益于产业扶贫成功脱贫,且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群众,在大阳镇越来越多了。

  “下点雨好,正好有助于下苗子!”尽管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却丝毫没有影响在中庄村二百亩黄芪种植基地工人干活的热情。中庄村党支部书记马保平说:“按照镇里的安排,今年我们合作社仅黄芪就种了200多亩,按照‘建设基地、扩大规模、辐射带动’的发展思路,竭尽全力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马保平告诉记者,最初合作社里没有人愿意种黄芪,村民种不出来,或种出来了卖不掉。

  为了克服群众“怕”的心理,村党支部发动党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我们只是出点地,地不种也是荒着,流转出去还有流转费。合作社出苗子、出农机、出肥料、收购,县里还有农业专家出技术,我们有什么好怕的?流转后在自家地里打工,还能挣工钱!”

  “我老婆常年有病,家里9口人,人多劳力少,拖累大得很,我把山那边自家的地都流转了出去,现在光是在合作社干活挣工钱,一天能收入100元。”中庄村村民马世俊说:“如果今年合作社的黄芪种植效益好,我明年也准备种几亩。”

  “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一些贫困户宁愿在转,也不愿出去干活,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于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群众,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大阳镇镇长马晖说:“我们镇充分发挥‘两委’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镇实际出发,发展培育特色富民产业,解决群众最最急的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长、产业效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扶强带弱、结对互助’。”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