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平凉:对电信诈骗说“不”

 2020/04/14/ 08:59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赵晓燕

对电信诈骗说“不”

  平凉日报记者 赵晓燕

  4月6日,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近一周我市电信诈骗案件预警,涉及冒充好友、冒充客服诈骗和网络投资诈骗、网上贷款诈骗四类案例。其中,冒充客服诈骗案例中,受害人在家中被自称淘宝客服人员以购物退款的方式诈骗人民币13万元之多,让人震惊又气愤。

  随着互联网、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呈多发、高发态势,群众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陷阱,损失钱财,我市公安机关也因此加大了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可此类案件仍屡屡发生。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受害人之所以被骗,正是因为被诈骗犯罪份子利用了其趋利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其上当而成功实施诈骗犯罪活动。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受骗人群中,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是受骗高峰群体;按照受骗金额来看,老年人、家庭主妇是电信诈骗受损金额最大的群体。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电信诈骗的防备心理更弱、知识储备更少。因此,增强群众对各种诈骗手法和电信网络安全知识的知晓度尤为重要,需要大力去做。

  公安机关、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部门除了通过电视媒体、官方新媒体平台、公共交通广告等渠道发布提醒预警信息外,可结合新近发生在身边的电信诈骗案件,进社区、进村社,向群众广泛讲解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分析诈骗犯罪分子惯用的作案方式和电信诈骗种类、危害,及受骗后应采用的应急处置措施,千方百计加强对普通群众的反诈骗知识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较容易“中招”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家庭主妇,帮助他们跟上互联网社会的步伐,了解防骗知识,在不断翻新的电信诈骗面前多一些警惕。

  电信诈骗犯罪手段是层出不穷,但最根本的防范措施就是提高自身财产安全意识。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擦亮眼睛,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时刻具备清醒的防范意识,不冲动、不贪小便宜,陌生电话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遇到异常情况、可疑线索及时和家人、朋友沟通或联系当地公安,增强抵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免疫力”,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天上不会掉馅饼,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一次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绷紧防范之弦,提高警惕,不断更新升级自己的“反诈知识库”,远离电信诈骗。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