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溯源甘肃】古丝绸之路上的“昭武九姓”

 2020/04/15/ 04: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寇克英

  走向中亚的“昭武九姓”

敦煌壁画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月氏人和平兴盛的日子仅仅持续了数十年,随之,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便打破了生活的宁静。

  公元前209年,中原大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漠北草原的匈奴部落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匈奴头曼单于送去月氏作人质的世子冒顿逃回了匈奴部,并训练了一支虎狼之师,弑父自立,拥兵自重,挥师征服诸部,先灭强大的东胡,又向西边的月氏发难。但月氏数十年休养生息,兵强马壮,又擅长骑射刀剑,冒顿单于与之较量未能全胜,只是将月氏部的地盘压缩在了焉支山至祁连山下的狭长地带。

  前177年,月氏趁匈奴右贤王进攻汉朝控制下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一带)之际,又集结兵力迅速攻打了其西边的乌孙,乌孙昆莫(王)难兜靡被杀,残部向西逃散。月氏再度强盛,占据了祁连山到敦煌间的所有土地。

  前174年,冒顿单于去世,老上单于继位,月氏成为他的心腹之患,唯除之而后快。十三年后(前161年),老上单于发动了第一次对月氏的大规模战争,被匈奴养大的乌孙王子猎骄靡率部参加。原本乌孙部与月氏有血海深仇,因而乌孙部个个奋勇杀敌,月氏难敌匈奴乌孙联合,迅速成溃败之势,月氏王被杀,残部四散西逃。一部逃到祁连山中,与羌人杂居,称作“小月氏”。霍去病平定河西后,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还有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今高台县境内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

  月氏残部大部分逃至今伊犁河流域,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大迁移。

  伊犁河流域原为塞族所居。月氏人的到来,逐走塞种人,迫使塞族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妫水(今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亚那地区,并在监氏城建都(《后汉书·西域传》误记为“蓝氏城”)。留下的塞种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逐渐融为月氏部族。

  这件事在《汉书·张骞传》中记载明确:“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又过了二十九年(前130年),原已移居天山北麓并臣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猎骄靡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样向西南迁徙,乌孙又占领了他们生息的地方。月氏人的西迁,再次搅动人口迁移,《汉书·西域传》载:“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这里的大夏国即为此前迁徙来此的塞族人所建。月氏人再度占据后,又把监氏城作为王庭。张骞在前12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已经征服了大夏人,“控弦者可一二十万”“地肥饶”“志安乐”,俨然中亚一大强国。

  此后,月氏分枝在中亚、南亚建立了多个小国,诸国皆称“贵霜王”, 这便是西方历史上强盛一时的贵霜王朝的来历,而中国文献中一般仍称之为“大月氏”。贵霜帝国衰亡后,月氏后裔则以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流域一带)为中心,建立十多个小国,皆以“昭武”为姓。

  公元605年,隋炀帝为加强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管控,即位后派遣两位官员出使西蕃诸国。这两位官员是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对于韦、杜二人的外交大事,仅在《隋书·西域传》中提及,十分简略,好在韦节是个有心人,一路记行,后来撰写了《西蕃记》一书,记录了出使见闻。但《西蕃记》已佚,唐朝杜佑的《杜氏通典》中收录了若干篇片断,记录韦杜二人的行经诸国,如康国、史国、安国、罽宾等。在记录康国时明确说: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的月氏人,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所以康国左右诸国都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本。有米国、史国、曹国、安国、小安国、那色波国、乌那曷国、穆国共9个小国归附于它。《新唐书》依此分为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

  这应该是关于“昭武九姓”最早的信息来源。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吐火罗语中的“昭武”二字,其实就是“张掖”的另一个称谓。“昭武”与“张掖”在吐火罗语中都是指王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