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补齐短板的精准施策
跨进新兴镇大王村村民王引记家的门槛,最吸引眼球的不是两层小楼和打磨平整的水泥院,而是摆了整整几个台阶的各类盆栽和墙角露出来的一个白色水龙头。
这个水龙头让王引记盼望了很久。以前村里吃水不方便,经常缺水,大多数村民吃的都是窖水,水质和卫生条件较差。新兴镇大王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福介绍说:“村上依托县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在距大王村不远的杨家村,让贫困户宋明德和张芳武老两口脸上泛起笑容,还有他们家新搬进的二层小洋楼。站在水泥院子里,白色碎花的瓷砖和大红色的门帘遥相呼应,格外醒目。从露天台阶盘旋而上,来到有一排落地窗的二楼,只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赶上了国家危房改造的好政策,住进新房真是好。”宋明德说:“住房条件改善了,儿子可以安心去打工,我们老两口务好几亩花椒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脱贫我们有信心。”
离开杨家村,沿着平坦的水泥村道一路前行,只见水泥路从主干道不断向村庄延伸,一条条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路在沃野之间分支,通向各家各户。田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笑谈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眉梢眼角流露出喜悦;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美景图展现眼前。
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底气”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着眼夯实脱贫基础,突出短板瓶颈,分类施策,精准医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一次性补齐”的原则,大力组织实施水、电、路、房、网和农村人居环境的“5+1”清零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危房改造8892户、易地搬迁2660户13736人,实现了应改尽改、应搬尽搬。聚焦“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启动实施了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建成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51.9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自来水农户比例达到95%,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聚焦“出行通畅有保障”,建成通行政村水泥路698.8公里,硬化砂化自然村道路1171.5公里,所有行政村硬化路实现全覆盖,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或砂化,50%以上的贫困村村内巷道实现硬化。聚焦“医疗有保障”,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体系,全面推进“一人一策”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聚焦“入学有保障”,落实各类资助资金3.22亿元,惠及学生50多万人次,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聚焦“最低生活有保障”,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基本医保和养老保险,安排扶贫专岗2402个,选聘生态护林员1100人。聚焦“电网有保障”,先后给所有行政村全部接通了有线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和广播电视,贫困自然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聚焦村容村貌整治,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7个、整洁村260个,农村人居环境彻底改善。
甘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甘谷花椒。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23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昌 特色产业促增收
- 2020年04月22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金昌】致富领头雁 群众贴心人——金昌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基层一线干部见闻
- 2020年04月22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昌:贫困户变身致富典型
- 2020年04月21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金昌】扶贫车间里的“夫妻档”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