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破解发展难题 打造“绿色”临夏——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见闻

 2020/04/24/ 09:41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刘刚林

破解发展难题 打造“绿色”临夏

——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见闻

  民族日报记者刘刚林

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现场。

  位于临夏市南面的南龙镇罗家湾村的一个山坳里,有一片占地159亩,能将垃圾“变废为宝”的项目——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中。4月20日,记者前去采访时,这里正开展土石方开挖、场地平整、河道改道、临时办公场所和生活区搭建等前期工作。

  在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不绝入耳,从高处望去,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紧张作业,重型运载车来回穿梭在施工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有序的劳动景象。“目前,各项工作正扎实推进,前期工作完成40%,水电路已经接通,临时办公场所和生活区都已搭建好,下周可以正式入驻。按计划,到6月份要完成场地平整和河道改道,达到项目主体建设开工条件。”临夏鹭鸿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建华介绍说。 

  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PPP”模式,总投资约6.22亿元,由厦门市政集团临夏鹭鸿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项目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服务范围为临夏市及50公里范围内的临夏县、东乡县、和政县、积石山县。项目预计于2021年建成运营并网发电,到时既助力环境保护,又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处理垃圾量为800t/d,配置2台4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和1台15M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二期工程配置1台4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和1台6M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烟气排放符合国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同时满足2000年欧盟标准的要求。”袁建华说。 

  在袁建华的带领下,记者观看了摆放在现场的项目效果图、工艺流程图等展板。据该项目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周俊武介绍,该项目工艺技术很成熟,垃圾车从物流口进入厂区,经过现有地磅称重后进入垃圾卸料平台,卸入垃圾贮坑。垃圾在贮坑内存放7天以上,然后通过吊车抓斗抓到焚烧炉给料斗,经溜槽落至给料炉排,再由给料炉排均匀送入焚烧炉内燃烧。在焚烧炉炉排上通过干燥、燃烧和燃烬三个区域,垃圾中的可燃成份已完全燃烧,产生的炉渣装车外运综合处理。   

  同时,产生的烟气经净化系统“SNCR脱硝系统+半干法脱酸+干法喷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组合工艺系统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限值指标满足国标对炉渣收集处理制作成炉渣砖,并设置渗沥井,对渗沥液二次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进行排放,促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通过对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可以有效减轻城市生态压力,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在这里,记者真正体会到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周俊武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建成后,全厂日均处理入炉生活垃圾800吨,全年8000小时处理入炉生活垃圾约26.67万吨,扣除焚烧工程所需的厂用电量后,年可外供电7331万度,折合节约标准煤为4.46万吨。” 

  众所周知,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州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形势日益紧张。仅临夏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500吨,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还会产生渗滤液、填埋气体、蝇蚊鼠害、轻质垃圾和粉尘等害处。所以,该项目符合我州实际,也是我州“十三五”规划的有效践行。该项目的建设,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项目建成后能减排二氧化碳、减少垃圾填埋用地,更好地拉动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我州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提供更好地环境支撑。“该项目建设事关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项目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变临夏市生活垃圾填埋的现状,在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焚烧发电、变废为宝,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夏市住建局城建办主任苏迪说。 

  从项目效果图上记者清晰地看到,在蓝天碧水与青山绿草之间,整洁的厂房、高入云霄的烟囱……这座现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临夏平添了鲜明的绿色和科技元素。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