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业让群众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伏润之
在武威农村,时常听到老人感慨: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庄子上坐不住人。当地方言里,“坐”意味着稳定;“坐不住”就是农村里留不住年轻人。
近日,记者采访时却发现,越来越多武威90后回到农村,或依托产业脱贫,或利用特色资源致富……
90后“坐庄”绝非偶然。近年来,武威市提出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开发思路。同时,引进实施德青源金鸡产业、顶乐牛业、中天羊业、甘肃纯洁高原藜麦、众兴菌业等项目,不断深耕产业,让群众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电商+产品” 青年回来了
“老铁们请看一下,这是我们古浪的红秃头手工挂面,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是纯手工,筋道、口感好……”这是古浪县电商扶贫领域中的一个鲜活镜头。
主播名叫何芳,是一位90后女孩,也是古浪县土门镇永丰堡天猫优品网店负责人。说起回乡创业,她打开了话匣子。
2009年开始,19岁的何芳就开始外出打工。青岛、深圳、山东……去了一个个地方,干了一年又一年,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要回到家乡创业。
2019年,恰逢古浪县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政策的扶持下,何芳加盟了天猫优品淘宝店,并通过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宣传自己的网店。现在,她的网店共经营当地红秃头面粉、手工拉面、蒲公英茶等土特产品20余种。
“无论是甜瓜还是和尚头面粉,人气都非常高,网店也一天比一天好。”何芳说。
2019年,27岁的魏泽也回到了家乡民勤县。
民勤县三面环沙,自然隔离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民勤羊肉、蜜瓜、人参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产量高、声誉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魏泽看准了家乡农特产品优势,回乡就业。去年下半年以来,他在网上累计销售板栗南瓜160余吨,各类甜瓜200多吨,红枣1000多公斤,葵花籽2吨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县里提出要做实蜜瓜、茴香、蔬菜和养殖业‘3+1’主导产业,为我们电商创业提供了沃土。我们要发挥好网络宣传优势,推广家乡优质农产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乡亲们的收入,让家乡农产品走出民勤,走向全国各地。”魏泽信心十足地说。
产业有根基 青年有奔头
今年疫情期间,天祝县哈溪镇古城村90后村民陈钰凤“失业”了。
过去5年,她在新疆摘过棉花、端过盘子,甚至在矿山里记过车数,一年才能回一次家。
今年2月初,哈溪镇在距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办起了食用菌袋生产加工车间,不仅劳动强度低,还计件取酬。如今,陈钰凤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工资。“家门口能挣钱还稳定,再也不出去了。”她说。
武威的发展底色是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也在农业。但作为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市耕地亩均占有水量仅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武威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谋划,提出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八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开发思路。
“目前,全市‘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布局初具规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正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短到长’‘从低到高’‘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转变,发展势头强劲,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武威市扶贫办负责同志介绍说。
29岁的王爱爱和爱人原本住在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后来到秀杰村。两人没有外出打工,而是流转了10座大棚种植香菇。
让王爱爱夫妻俩安心留在家里的“底气”,就是香菇产业。“我们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种植香菇,目前已经收入2万多元,顺利脱了贫。”王爱爱满怀期望地说,自己正没日没夜学习种植技术,等疫情过了还要再流转几座棚。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14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庆阳】搬入安置点 迎来新生活——合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见闻
- 2020年04月03日【进村入户看变化】搬出来的精气神——西和长道镇水泉村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 2020年03月19日兰州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5月份前完成综合验收
- 2020年03月04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稳稳的幸福——东乡县广河县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产业帮扶工作见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