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杨红丽
近日,在临泽县新华镇西街村的“扶贫车间”内,20余名工人正忙着赶制3000件小西装订单,200余平方米的制衣车间内,20多台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脱贫致富“交响曲”。
新华镇依托峰毓商贸有限公司开办的“扶贫车间”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主要是以吸引新华镇周边范围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再就是吸纳一些居家带小孩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员,开展缝纫培训,技术学好了,多劳多得,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能挣到钱,实现脱贫。”临泽县峰毓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兴武说。
2019年,新华镇依托峰毓商贸有限公司开办“扶贫车间”,集中富余劳动力,用活用足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了“企业+车间+贫困户(群众)”模式,主要从事服装、鞋帽、纺织品的加工制作,实行按件计薪制,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我因为要在家照顾上学的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这样家里少了一项经济收入;但如果出去打工,孩子上学接送和午饭又是问题。”这个矛盾此前一直困扰着新华镇亢寨村村民亢萍。年前,她通过参加“扶贫车间”的缝纫培训,现在也成了这里的一名“上班族”,早上送完孩子,就来这里上班,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车间实行按件计薪制,提供机器和原材料,在家门口就可以做老本行赚钱,不受风吹日晒,还能照顾家庭。在这里上班,时间灵活,有空闲时间就来上班,很方便。”新华镇宣威村四社村民王彩红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很满意。王彩红以前在新疆打工,从事缝纫行业已经有五六年的经验,技术过硬。自从建立了“扶贫车间”,她一直在这里打工,现在已经成了骨干成员。
在临泽,“扶贫车间”已是遍地开花。
在另一个“扶贫车间”项目——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拱棚西兰花种植基地上,建档立卡贫困户魏淑兰正忙着铺地膜,很是勤快。魏淑兰的丈夫四年前因病去世,家中公公婆婆年老体弱,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收入仅靠8亩耕地。“这蔬菜基地离家近,在这里打工,能照顾家里,每天还能挣11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3000多元。”魏淑兰擦着两鬓的汗水兴奋地说。
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拱棚西兰花种植基地
“我们村依托临泽县瑞丰劳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就业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目前劳务公司已组织13名群众、12名贫困户签订长期劳务合同,每人每月工资3300多元。”蓼泉镇湾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玉龙介绍。
临泽县瑞丰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群众流转土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以“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受疫情影响,来这里订长期工的有20多人,平时是每天100元,最忙的时候超过150元,工资都是按天结算。”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方海兵说。
自扶贫车间创办以来,临泽县共有484名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其中今年新建扶贫车间6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72人。这种亦工亦农的用工形式深受贫困户和留守妇女的欢迎。临泽县还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围绕特色产业、旅游服务、特色手工制作等,开展菜单式培训,努力提高贫困户致富技能,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29日消费扶贫出真招!康乐扶贫农产品直达中建二局一公司食堂
- 2020年04月26日古浪扶贫农产品“走俏”第37届兰州桃花旅游节
- 2020年04月24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张掖】马铃薯“变”饼干 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 2020年04月23日山丹:“搬”出幸福新生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