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惠民”惠村民——平凉市惠民公司产业扶贫侧记

 2020/05/14/ 09:44 来源:平凉日报 薛巍敏

“惠民”惠村民

——平凉市惠民公司产业扶贫侧记

  薛巍敏

  中庄村地处平凉市静宁县曹务镇中部山区,总面积9平方公里,共辖8个村民小组491户,总人口2366人,耕地面积6963亩,人均耕地仅有2.94亩。2017年7月,根据省市县有关深度贫困村确认备案工作的要求,确认该村为深度贫困村。

  “以前我们这里路难走、水难吃,房子大都是土坯房,一下雨还会渗水。”中庄村村民张满强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颇有感受,“辛苦一年种的几亩地还要‘靠天吃饭’。”

  这一切从平凉市惠民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帮扶中庄村开始悄然发生改变。

  “我们把贫困户危房改造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差异化补助,强弱项补短板,利用公司成立的惠民振兴产业扶贫公司这一平台,按照‘国有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突出贫困群众增收和产业扶贫。”平凉市惠民公司总经理胡红训介绍,通过督促帮扶责任人定期不定期走访贫困户,全面筛查,宣讲政策,措办实事,提振内生动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注重精神扶贫,为帮扶村顺利脱贫退出增砖添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现问题不放过,一盯到底抓整改,这是胡红训常用的帮扶工作方法。他总结了“要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多措并举促发展,精神扶贫暖民心”的扶贫经验。

  他和帮扶队员通过专题调研、走访调查得出结论,村子的牛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发展牛产业就是今后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确定了产业扶贫的行动目标后,惠民公司帮扶队立刻投入到有关工作当中。万事开头难,在这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帮扶队员柳建平说,由于这里是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中留守老人、肢残智残、重大疾病患者等失能人口居多,脱贫难度大,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也受教育程度普遍低、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等限制,特别是个别贫困户思想认识不高,“等、靠、要”和互相攀比思想严重,不愿发展产业,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既是公司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帮扶队员的心愿。”柳建平和其他帮扶队员们每天都会挨家挨户去宣讲脱贫政策、帮办实事、释疑解惑、指导产业……,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集体产业中来,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如今的中庄村,新建单双面牛棚各360平方米、青贮池360立方米、草料间60平方米,硬化巷道及场地800平方米,种植饲草100亩,产业规模雏形初现。

  5年来,平凉惠民公司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29.8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15项,中庄村贫困发生率也从2014年的61.5%下降至2019年的1.9%,整村于2019年脱贫退出。

  “有了帮扶队员的帮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一下有了精气神。现在,村社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广场亮化了,文化活动也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尤其是胡红训经理,我家是他的帮扶对象,每逢节假日他都会抽空来看望我们。他总是说这是缘分,以后就当亲戚走动,让我们把他当成亲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他说。”“胡经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衣服、油、米、面,就连过年的大肉都是他亲自送来的。还经常和我通电话,对我的病情也很关心,鼓励我战胜疾病,早日康复、早日脱贫。胡经理每次给我打电话、来家里看望我,都让我心里很温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对于惠民公司和帮扶队员所做的一切,张满强的言语间除了真诚的感激,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满满的信心,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扶贫。

  对于今后的扶贫工作,胡红训说,“下一步,我们要在产业扶贫上下大功夫,让产业扶贫公司围绕镇、村确定的脱贫目标和产业规划,规范运营,发挥好龙头和引导作用,积极帮助、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开发中来,夯实增收基础,确保顺利脱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