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助力残疾人群体回归社会
新华社兰州5月17日电(记者任延昕 文静)“人造骨的脚跟,铝合金的腰。”43岁的陈彦广拄着拐杖,跟他人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时,笑得淡然。
陈彦广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董家沟村人。5年前,因一次事故,他意外致残。出事前,他是六口之家的顶梁柱;出事后,他用了5年时间才迈出家门。
走出家门、找到工作、结交朋友,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对残疾人来说难比登天。中国残疾人群体人数超过8500万,其中很多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中国多地正在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居家就业、网络就业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打通回归社会之路。
在天水市麦积区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扶贫车间,陈彦广和同事们正在制作谷物画——一种使用五谷杂粮制成的工艺品,成品售价可达上千元。
陈彦广手握镊子,低头屏息,滚圆的豆粒被他整齐排布在画纸上。他认真工作的样子看似与常人无异,只是需要坐一会便站起来,站一会再坐下,如此反复。安静的画室里,他拉拽椅子的声音有规律地响起。
“腰椎和脚后跟被换成了人造骨,不能久坐,也不能久站。”他解释道。事故之后,他经历了漫长艰苦的康复训练,可以拄拐行走,但从事装潢设计的工作没了,他被“困”在家里,想出去却不知该去哪儿。
“一家老小,就靠妻子挣钱养家。我一点忙也帮不上,觉得成了累赘。”他说。
针对残疾人群体择业就业、回归社会的强烈意愿,2019年7月,天水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天水市甘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扶贫车间。
天水市麦积区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夏晨阳介绍,当地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8万元、康复经费25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上岗就业、集中托养和康复治疗。
陈彦广在残联干部的介绍下来到这里。通过健康体检和15天的培训后,他实现了再就业,成为一名数字油画和谷物画画师,每月收入2000元,扶贫车间包吃包住。
现在,这个扶贫车间里还有140名像陈彦广这样的残疾人。他们分别在苹果套袋、塑料件去刺加工、工艺品制作等岗位上工作。
天水市甘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娟介绍,企业一方面负责照料这些员工的日常起居,另一方面通过线下订单、线上义卖等方式开拓销路,增加产品种类,帮助他们就业增收。
“收入倒是次要,我们高兴的是有这样的地方可以去。大家吃住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温暖。”同在扶贫车间上班的残疾人罗建红说。自从吃住到这里后,原来照顾他们的家人又可以务农、务工了,家里的收入又多了一份。
如今,陈彦广每周5天在扶贫车间务工,有了稳定收入,结交了新朋友。他开通快手账号,闲暇时在软件上直播、发布短视频。“观看人数最多的时候有80人呢!”他笑着说。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中国全国助残日。甘肃省残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甘肃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由2014年底的28.81万人减少到2.39万人,91.7%的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最近,陈彦广居住的宿舍楼在安装无障碍电梯,车间还将购置摆渡车,用于接送员工上下班。“这里架起了我们回归社会的桥梁,生活从此有了盼头。”他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5月18日平凉市33531名残疾人实现脱贫
- 2020年05月05日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去年筹集6000多万元款物助残
- 2020年04月14日金昌市2019年残疾人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