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兰州】榆中:荒地里种出了“致富草”

 2020/05/20/ 15:3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郭秀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

  走进中北山黄蒿湾万亩高原产业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成片的在阳光下满眼绿色,长势喜人。

  中北山,一片神奇而又荒凉的土地,相对平原沃野,这里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一直是广种薄收的状态,但是种植百合、甘草等却独具优势。如今,草也成了北山农作物种植新宠。这里有一个博士团队,他们中北山发展草产业,将全国各地的草引种于此,让一片片叶来改变乡村的面貌。

张晓娜正在检测艾草提取液含量

  “像草一样扎根北山,就是希望草给北山村民带来新希望。”甘肃百草博士工作站科研中心主任张晓娜告诉记者,选择甘肃百草“陇原”的初衷,就是希望对甘肃的农业以及中草药作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种植和发展草产业,让北山华丽转身,彻底摘下贫困的帽子。

  张晓娜介绍,目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品种的在产业园里科学种植,根据前期增收产量,证明这里的土壤和环境十分适合的生长,这也为博士工作站培育新的自主品牌打下了基础。

  草又名,黄,中连川乡黄湾村以黄为名,也和黄结缘。在博士团队的帮助下,2018年,首批引种河南南阳南、湖北蕲春蕲在黄湾村开始落户。如今,海等稀缺草也落户黄湾村。

  “截至目前,甘肃百草在黄湾村先期完成4个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任务,黄湾万亩高原草产业园生态建设已全部完成。”湾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同介绍,“在三个产区种植药用植物丁香、连翘、榆叶梅、樱花、玫瑰、牡丹、芍药、海棠、桃、李、杏、梅等5000余棵(株),已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党参、黄芪、黄芩种苗3000余斤,许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通过产务工增收,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湾村建档立卡杨福有就是其中的一位,“荒地有了利用价值,我们赚钱也轻松了,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杨福有说,“家里的荒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自己还在产业园,这比在外面打工挣得还要多!”

  “下一步,我也准备种植草,把自家的土地利用起来,变废为宝,通过草走上致富路!”杨福有信心满满地说。

人工采摘天然晒干的艾叶

  中北山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恰好适合草生长。中县黄蒿湾万亩高原草产业园团队成员吴小玲告诉记者,在民间有“家有三年,不用见郎中”的说法,可见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只要精细开发,就能形成产业链条,“根据草产业规划,今年将在黄蒿湾种植高原草3000亩,力争3年内在北部山区推广种植高原草1万亩。”

  记者看到,在黄湾村,停用的校舍已被改成草加工扶贫车间。在“陇原”品牌依托下,草被加工成叶香叶糕点、足浴等多种养生产品,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小小草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良药”。

  目前,黄蒿湾万亩高原产业园在梆梆、黄蒿湾、占湾、解放社、偏头社成立五个产区(合作社),已将全村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产区,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完成产区合作社注册。“我们鼓励农民种植包括在内的有机中药材,产出后由产业园高于市场价3.5%收购。2019年黄蒿湾种植的全部执行手工采摘叶,仅叶一项收入就达660万元。”马文同说。

工人正在制作艾条

流水车站工人正在制作艾饼

艾草制作而成的食品

用艾草制作而成的防疫香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