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守得青山成金山——庆阳市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综述

 2020/05/28/ 09:19 来源:陇东报 记者 丁艳 李馨怡

守得青山成金山 

——庆阳市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综述 

  陇东报记者 丁艳 李馨怡

  初夏时节,驱车行走在西合高速公路上,犹如走进了一条绿色长廊 ,两山树木郁郁葱葱,绵延不绝,空气清新温润。 “庆阳的生态变好了、气候变好了、风沙小了、雨水多了”,成为人们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着眼大地增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以“再造一个子午岭”为抓手, 综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 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赋予了庆阳无限的绿色生机,一幅天蓝、地绿、水秀的绿色画卷散发出迷人的风采,高原绿城正雄姿英发地屹立在黄土大塬上。

  保护子午岭 珍爱大自然的馈赠

  初夏的子午岭草木茂盛,站在合水县蒿咀铺林场的瞭望台上,茫茫林海随风起伏,蒿咀铺林场党支部书记鲁彦靖感慨地说:“子午岭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我们林业人要保护好这块大地之肺。”脚下松涛阵阵,似乎在回应着鲁彦靖的话。

  子午岭,地跨陕、甘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天然次生林。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37.4%。

  1980年5月,国务院将子午岭林区确定为水源涵养林区,当时的甘肃省委、省政府,庆阳地委、政府制定了子午岭森林保护和促进林业发展政策,确定以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强涵水效能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主要由设在林区的20多个国营林场承担水源涵养林建设任务。

  1998年以后,国家提出实施“天保工程”,我市全面停止天然林生产经营性采伐,坚决关闭林区及林缘区木材市场,并于2000年在全市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从2000到2020年20年间,我市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累计投资14亿多元,一期工程实现林业总产值1.53亿元,在岗林业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25万元。天保二期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32.8万亩,有效落实二期森林管护任务914.69万亩,完成天保区森林资源管护站等基础建设项目44个。“天保工程”的实施,遏制了对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问题,资源总量逐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实现了全市森林资源从恢复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除此之外,我市还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规模营造以油松为主的人工林。 到2020年,子午岭森林面积增加到4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4.67%,比1985年的44.08%提高了20.5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达到了1605.28万立方米。

  “再造一个子午岭” 扩大庆阳绿色版图

  “我一点都没有想到,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这么大,山绿了,游客也多了,我们也有更多收入了。”近日,西峰区显胜乡蒲河村村民刘书文对记者说。

  刘书文所在的蒲河村,曾是西峰区有名的贫困村,地处偏远,产业不兴。从2013年开始,我市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村里开始每年在荒山造林,目前已栽植4000多亩,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规划每年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累计造林700万亩。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我市积极探索“苗林结合培育,增绿又增收”的发展方式,先后出台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等文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培育发展苗木产业。 市、县财政逐年加大投入,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苗林产业。

  2018年,全省启动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后,我市将国土绿化行动与“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结合起来,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荒山、通道、城镇、乡村、河岸等绿化工作。目前,全市培育苗木14.8万亩、11.41亿株,农户年实现收入3亿元以上。 探索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产品开发“四种类型”、“十种模式”(林药、林苗、林草、林菌、林菜、林经、林禽、林畜、林下休闲、林产品加工)。建成家庭林场70个,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建成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7处,发展“森林人家”120多家,实现了国土绿化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

  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完成造林620万亩,其中绿化万亩以上流域105处135万亩,千亩以上流域741处2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骨干沟系531条、沙化土地169万亩,庆阳的绿色版图进一步扩大。

  扎根大山的林草人 绿色崛起的力量

  5月24日,记者一行抵达合水林业总场连家砭林场塔尔湾森林资源管护站时,护林员韩富东正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从林区巡山归来。作为地道的“林二代”,他巡山、造林已有30多年,每年负责8000亩左右森林的管护,在他的片区从未发生安全事故。

  “我家两代人都是护林员,从小就对这片森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片林子是父辈们用一辈子心血守下来的,绝不允许在我手里遭到破坏。”韩富东说。

  记者从市林草局了解到,子午岭林区横跨我市的华池、合水、宁县、正宁4县, 设有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个林管分局、26个国有林场、1个林科所,共有在职职工1850名 。“林业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大山就是我们的工作场所,林木就是我们的工作伙伴,耐不住寂寞就守不住青山。”合水林管分局副局长贾随太说。

  “小时候我们的条件真艰苦,住着石箍窑,不通电、不通路,既种树、又种地,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韩富东说。但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业工人的待遇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2000年之后, 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专门调研组赴林区调研。2008年7月31日,《中共庆阳市委常委会议纪要》 决定将子午岭26个国有林场的离退休职工和遗属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市级财政全额供给,在职人员供给形式从体制上理顺为财政全额供给,经费拨付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一决定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工资和林场工作经费,调动了广大林业职工工作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近年来将生态建设与生态扶贫结合起来, 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惠农政策, 落实“六个精准到户”措施,2016—2018年中央下达我市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3019名,累计下达资金5394.4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6743人次,2019年市林草局先后三次向省林草局申请追加2019—2020年生态护林员2941名。在全省创新实施支持贫困群众参与国有林场生态工程建设工作,通过场(林场)地(乡镇)合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劳务用工2.2万个工日,支付劳务报酬204万元。

  有一支能留得住、守得住、用得上的林业专业队伍,是发展林草事业的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我市林草事业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标准化和条件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6%。主持实施林草和草原科技推广项目56项,还制定和修订发布了《庆阳市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8项技术规程。并开展林调,编纂出版《庆阳古树名木奇观》,完成子午岭林区乡土树种资源普查,建立庆阳市乡土树种资源数据库。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