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搬出地质灾害区 重建美丽新家园 ——永昌县南坝乡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纪实

 2020/05/29/ 16:29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薛砚 通讯员王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 通讯员王锋

  初夏时节,驱车来到位于祁连山脚下的永昌县南坝乡,一排排房屋崭新整齐,一条条村道平坦绵延,一座座庭院古朴典雅,眼前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将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

  “祖祖辈辈以来,南坝乡深受泥石流灾害的侵扰。”南坝乡西校村党支部书记周文山说。

  南坝乡属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永昌段浅山区。全乡土地都在永昌县境内东大河出山口以东,东大河南岸的夹击地带,属于典型的祁连山北坡边缘洪积扇地带。从西到东分布着三坝沟、尖山沟、庙儿沟、寺儿沟等数十条沟谷洪道,其中有11条沟谷属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区。频发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着沟道两侧1359户460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南坝乡常年遭受泥石流灾害的侵扰。

  “老房子建在山脚下,每逢下雨都提心吊胆。”南坝乡何家湾村一社46岁的村民王文成说。2007年,南坝乡南部山区及沿山地区突降大暴雨,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道路、房屋、渠道等基础设施损坏非常严重。

  如今南坝乡已被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安置工程,争取到国家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资金1452万元,在远离泥石流冲击的平原地带新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集中安置点10处,该乡永安、西校、永丰、祁庄、何家湾5个村363户群众搬迁到安全地带。

  如今,王文成早已从紫石沟搬迁至何家湾村集中安置点,通达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屋内窗明几净。“还是搬过来好啊!不担心洪水把房子给淹掉了。”王文成说道。

  实施土地整治生态治理

  南坝乡西校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人畜吃水难,贫困面积大,基础设施差,是永昌县典型的经济薄弱浅山冷凉灌区。贫困像山,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村民们盼着搬迁到山下,苦于没有能力。”西校村八社村民张俊龙说道。

南坝乡贫困面积大,基础设施差,村落破旧。

  金昌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姜国文介绍,在实施地灾避让工作中,金昌市自然资源局会同南坝乡深入研究,集中优势兵力、认真勘察地形,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又与村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争取资金,多举措实施搬迁计划,在远离泥石流冲击的平原地带新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集中安置点,共搬迁安置农户363户1308人,补助资金1452万元。

南坝乡何家湾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集中安置点。 

  “正在栽植山楂树的地方是土地整治生态治理项目一期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332亩,二期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并于近期开工。”南坝乡副乡长张得栋介绍,实施整村搬迁,可通过旧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225亩,复垦后的耕地将纳入西校村土地整治生态治理项目,加上部分撂荒地的整治,共整治土地1338亩,为全村规模化发展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住上了安全好房子,有地有产业,山沟沟里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啦。”说起搬迁前后的变化,60多岁的西校村八社村民刘瑞兰感触颇深。

  发展扶贫产业脱贫致富

  何家湾村和西校村是南坝乡最典型的地质灾害破坏严重的贫困村。恶劣的生态条件,又缺乏产业支撑,群众观念传统,扶贫工作难上加难。

  金昌市自然资源局把“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作为根本目标,精心谋划脱贫路,全力从项目、资金、人员上进行倾斜,在积极争取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同时,从解决耕地基础设施着手,通过建棚补助、贷款支持等途径,扶持搬迁群众发展日光温室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

何家湾村集中安置点新建房屋让群众过上了安心好日子。

  “只有将村民搬出来,才能真正让村民脱贫致富。”张得栋说,如今的何家湾村正引导群众种植玉米制种1200多亩;打造林果经济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核桃、枣树60亩;发展种植蘑菇、胡萝卜、葡萄等经济作物。

  金昌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规划,将西校村八社西坡1338亩荒地建成以休闲观光林果业为主的生态和乡村旅游基地;同时,南坝乡将积极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在西校村六社、八社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亩,引导和带动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西校村脱贫攻坚成效。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