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武威市高起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2020/06/03/ 06:3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于光虎 尚禾 张婷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

——武威市高起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梦想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汇聚成干群砥砺奋进的坚定力量。

  创城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气,考验的是担当,不变的是梦想。

  入夏的武威,花香四溢,美艳动人。今天,漫步武威街头,你能感受到丝路重镇、文化名城的辉煌厚重,也能见证“崇文尚德、包容创新”的强劲节拍。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方方面面得以展现。文明,已经植根在这座城市里,融入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当中,文明的力量正助推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于光虎 尚 禾 张 婷

  2018年2月14日,武威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这是对一个城市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武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其作为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第一年打牢基础、整体推进,第二年攻坚克难、巩固提升,第三年全面冲刺、达标晋级”的目标要求,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三项革命”“三项行动”,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和“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全方位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群众对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持续增强。

  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等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融入城市的景观小品、雕塑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斑马线前文明礼让暖心画面映入眼帘,文明出行、文明出游礼仪风尚在道路、公园、广场处处流传;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经过“整治美容”,跟脏乱差说再见,居民笑容灿烂……这一切源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改变。

市民积极踊跃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一

  2018年2月14日,武威市成为2018年至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争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这一喜讯迅速传遍全市三县一区、四街八巷。市民纷纷表示,要争做文明市民,做好文明示范,为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威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值得全市人民为之骄傲的荣耀。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持续做好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凝心聚力,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天马湖管理处工作人员赵丽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精心谋划安排、靠实工作责任、抓好培训学习、强化督查指导,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真正使得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不仅做靓了“面子”,更做实了“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这个“里子”。

  武威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和9个专项工作推进组,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制定印发了2019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创城工作“十大攻坚行动”方案、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活动方案、宣传攻坚方案、材料申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两项测评体系中的208项指标任务分解到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32个牵头单位和65个责任单位;与4个县区、134个部门单位签订了《创城工作目标责任书》;先后召开全市创城工作会议3次,志愿服务部署会议1次。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加强培训学习;邀请金昌市专家,对全市创城工作开展业务培训,参训人数近300人;组织市县区创城办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人员53人次,先后赴省外张家港、绵阳、济南、泸州和省内兰州、嘉峪关、金昌等市考察学习,提高创建工作业务水平,精准对标对表开展创建。2019年组织开展专项检查6次、综合督查3次和第三方模拟测评1次。召开问题交办会4次、约谈会1次,印发督查通报3期,下发问题整改清单、督办通知单、交办通知146份。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