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乡村旅游花开正艳 会宁发展全域乡村游见闻

 2020/06/23/ 08: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记者 杨万明

乡村旅游花开正艳

——会宁发展全域乡村游见闻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杨万明

  会宁,一座享誉陇原,闻名全国的红色旅游城市,素有“甘肃红色旅游第一县”的美誉。近年来,该县在深挖红色旅游内涵的同时,以“土气、老气、生气、朝气”为原则,以“自然”和“人文”为出发点,积极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民俗传承、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文化游,乡村旅游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距会宁县城10公里的柴门镇何门村童家湾社,以前是一个落后的传统农耕村落,得益于全域旅游的东风,如今的童家湾已被打造为颇有名气的“童话小镇”。漫步童家湾,宽阔笔直的村庄主干道两侧遍植紫香,家家户户门前和庭院种满了月季花、牡丹、爬山虎等绿植,辅以木质廊架和庭院水景,形成了户户花开、家家成景的别样景观。置身童家湾,让人禁不住想开启一段如绿野仙踪般的奇幻之旅。

  在充分打造童话小镇“形”的同时,当地政府以“童趣大自然”为主线,积极为童话小镇塑“魂”。以会州童话“古经”及中国传统童话故事为素材,先后打造童话巷、童话墙、童话故事会等主题景观,集中展现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同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窑洞,农户饲养的羊、鸡、猪、鸽子等要素,运用儿童游戏娱乐、家庭参与等方式,让游客零距离触摸、饲喂、采摘,提升体验感,充分调动童心、童趣、童稚,营造出儿童亲水、亲土、亲昆虫、亲动物、亲作物的童话氛围。

  44岁的李海霞是土生土长的童家湾人,如今她经营着一家名为“紫香人家”的农家乐。李海霞家有6口人,以前主要靠种洋芋、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足万元。为了补贴家用,她和爱人一直在兰州打工。去年听说县上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过年回家时又亲见了村子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就有点心动了。后来因为疫情影响,没办法外出务工的她,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动员下开了个农家乐。李海霞说:“虽然只营业了40多天,但经济效益真不错,上个月有5000多元呢,这个农家乐算是开对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与主打“童心童趣”的童家湾不同,甘沟驿镇北部的谷仓·田坪村则是以非遗文化、农耕文化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新修的1100米的彩色压膜混凝土道路纵贯村庄,道路两侧剪纸摊点、手工刺绣展示、皮影表演……各式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吸引着游客驻足探奇。

  田坪村最惹眼的莫过于那座由现存最大的一座谷仓改建的农耕文化展厅了。150平方米左右的展厅里陈列的传统农耕工具和器物,大部分都是村民听说要兴办旅游后,主动从家里拿来的老物件。除了农耕工具,展厅里还有旧时农家的日常用品,如煤油灯、水烟袋、旱烟袋等,满满的都是时代记忆。农耕文化展厅外,也被游客围拢的水泄不通。走近一看,原来这里是一个农事体验区。来自白银的游客刘振国边擦拭着额角的汗水,边兴奋的说:“小时候推的磨就是这样的,到底是上岁数了,推了几圈就不行了!”此时的刘先生,眉宇间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是对那些逝去岁月的怀念……

  得益于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田坪村旧貌换了新颜。村里不仅完成了农村电网二次改造、通了太阳能路灯,而且新建了醋坊、磨坊等一批既紧扣农耕文化元素、又能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实体。村民们从发展乡村旅游的布局中,切实感受到了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经济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童家湾和田坪村只是会宁发展乡村旅游的缩影。近年来,会宁县通过“红色圣地游”“教育考察游”“乡村休闲游”三驾马车,拉动会宁旅游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19年,会宁旅游接待人数达537万人次,同比增幅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0%。旅游业不仅成了会宁县新的经济增长极,更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记者手记

  发展乡村游要抓住“一村一品”牛鼻子

  记者 杨万明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休闲游被广泛认可。有政策的支持,有良好的“钱”景可图,乡村休闲游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一时间,乡村游呈井喷之势。但是,经历了初期的门庭若市,多数乡村游项目难破瓶颈,实现项目预期效果。客源减少,经营者叫苦;千篇一律的观山看水,旅游者叫屈。乡村休闲游该如何生存、发展,是这一新兴业态亟待解决的课题。

  旅游是一种更注重体验的特殊消费,乡村游得让游客在其中感受到“采菊东篱下”的田园之乐。部分乡村游项目在规划伊始,即偏离了“农”字,甚至背道而驰,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景区内商业氛围浓郁的产品售卖、堪比星级酒店的食宿……这给游客带来的只能是缩小版的城市旅游体验,缺乏吸引力。乡村游的本源应落实到自然和质朴上。会宁县田坪村在发展乡村游伊始,就因地制宜,突出农耕文化,倡导乡情。该地以特色谷仓为突破口,不仅保留了承载记忆的谷仓,而且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将之改建为农具、农事展览体验馆,让游客多了一种别样的承载乡愁的体验,这样的旅游项目,自然会受到欢迎。

  乡村旅游也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农村是个啥样子,而是旅游体验,吸收农耕文化的养分,了解我们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文化是旅游的魂,缺失文化的旅游,很难给人留有深刻印象。会宁县童家湾以会州童话“古经”及中国传统童话故事为蓝本,并融入当地祖厉河文化特点,注重开发互动式农事体验项目,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和体验式亲子活动,让游客从休憩中感受从春种到秋收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让游客感悟先民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和传承民族文化。这样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乡村游项目,给游客带来的不仅是游玩的快乐,更是学有所得的乐趣。

  大力发展乡村游,正是要抓住“一村一品”这个牛鼻子。根据各自地缘、文化特点,深挖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让游客通过游玩长见识、增阅历。发展乡村游,应有别出心裁的勇气,通过那些接地气,充满乡土气息、人文气息的旅游体验项目,让乡村游这一新兴业态成为富民兴村的阳光产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