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得“三金” 鼓起“钱袋子”
——会宁县刘家寨子镇袁埫村产业发展纪实
赵彦功
会宁县刘家寨子镇袁家埫村辖9个村民小组579户2247人,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9户1649人,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30户93人,贫困发生率为4.18%,为会宁县仅有的三个未脱贫村之一。
近年来,袁埫村把百合种植和肉羊养殖作为高寒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通过“三变”改革,鼓励贫困户发展百合种植和肉羊养殖,让群众流转土地拿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收的致富路子。
流转土地拿租金。这两年,袁埫村的几百亩土地里种植着一种新鲜玩意——百合,目前是百合的生长旺季,袁埫村的百合种植园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听说土地流转金已经发放了,我来看看到账没”?袁埫村村民元照刚一大早就来到信用社门口排着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说:“自己的20多亩地分批流转给合作社,一部分每亩200元,一部分每亩50元,总共合起来,一年土地流转分红2200元。”元照刚家共有30多亩地,之前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除购买种子和化肥的成本外,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
像元照刚一样,“什么都不用管就有几千块钱的收入,而且有空的时候还能到种植基地里干点零活,再挣一份‘工资’,不愁富不起来。”
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近年来,袁埫村鼓励、引导村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种植百合,转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在特色种植产业上做文章,既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又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500余亩,土地流转费14万元,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
基地务工赚薪金。会宁县高原夏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有机百合、有机马铃薯种植、加工及销售,逐步形成了集种植、销售、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发挥带动作用,雇佣周边贫困户在田地和包装车间工作,实现了基地务工赚薪金。同时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百合的方式,增加农户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通过培育有机百合种植、加工、销售,助推百合产业发展,小小百合已经成为袁埫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刘荷芳因一场车祸造成身体上的轻微残疾无法干重体力活,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在合作社打工,一天80元,一年能挣11000多元,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这是基地务工赚薪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带动就业促增收的作用,袁埫村想方设法吸纳有意愿的村民到基地务工,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工资饭”。
据合作社总经理任笃之介绍:合作社现在总共吸纳了长期务工贫困户42户,季节性务工人员70-80位。受今年疫情影响,又新吸纳了12户贫困户,合作社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带动袁埫村的贫困户,与贫困户合作,按照“六个统一”的模式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产业发展得现金。“想要脱贫过上好日子,除了依靠脱贫政策更要靠自己加油干!”王亚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勤劳的双手能创造富裕的生活。
2016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他家养了20只肉羊。如今,存栏量已达90多只,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家里不仅还清了5万元的贷款,而且每年都有6万多元的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袁埫村肉羊养殖户总共有17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养羊20只以上的养殖户就有112户,像王亚平一样户均养羊在90只以上还有近10户。由于袁埫地域广大,草资源丰富,肉羊品质良好,出售价格优越,最适宜肉羊养殖发展,截至目前已出栏约400只,现有肉羊存栏共计4000只以上。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袁埫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激发内生动力,克服懒汉思想,避免出现返贫现象,真正实现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镇党委书记武志兴说。
相关新闻
- 2020年07月02日“三朵金花”尽显民族特色——卓尼县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见闻
- 2020年07月0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记者手记】稳得住,关键要靠能致富的产业
- 2020年07月0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甘肃省脱贫攻坚县(区)宣传周·舟曲】舟曲:水清岸绿产业优
- 2020年07月01日生态产业“落地开花”——武威市举行绿色生态产业招商推介会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