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村:搬下大山 过上好日子

盛夏7月,徽县大地,峰峦叠翠,生机勃发。这里就像画家打翻的调色板,色彩斑斓,引人入胜,成为嘉陵江上游一颗灿烂的明珠。

坐落在江武公路边上的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宛若一块翡翠,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村边的小河淙淙流淌,在夏日骄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依山傍水而建的龙头新村格外宁静,宽敞笔直的水泥路从村头延伸到村尾...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美好家园新未来

“来了!来了!”

一句话瞬间让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小广场的人群激动起来,乡亲们热情迎接的,正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徽县江洛镇部分农户受灾,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下,来自黄坝、赵河、邱张门、沿川4个村的92户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在龙头河一侧的安全地带,并将这里命名为“龙头新村”... ...[详情]

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美好家园新未来

在徽县江洛镇龙头新村,搬着凳子坐在农家院中,就可以坐看绿水青山,耳听鸟鸣翠枝,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感受着闲适悠然的乡野生活。

与几位村民闲谈,记者深切感受到他们振奋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从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彰显了我们党带领群众同舟共济渡难关的坚强决心和矢志不渝为民谋幸福的使命初心,也是龙头新村广大群众多年来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奋斗精神的充分体现... ...[详情]

记者手记: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奋斗的时代正青春,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在贾家寺村采访,我们看到一个个满怀热情的身影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是朴素的、纯粹的,他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属于贾家寺人自己的幸福生活。

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政策再好、干部再好,群众如果没有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和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脱贫攻坚需要奋斗,全面小康更需要奋斗...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激情昂扬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不懈奋斗的人们。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来自辛勤汗水、无私奉献和悉心培育...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听到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我的心里是暖暖的,非常感动。”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村支书贾成刚说。

这句话,经常被贾成刚挂在嘴边... ...[详情]

天水市秦州区贾家寺村:“小康大街”,梦实现的地方

小康梦,曾经是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贾家寺村每一个人的向往,特别是当面对汶川大地震灾后的满目疮痍时,小康就是一个梦。

10年之后,梦变成了现实。

距离天水城区10公里的地方,就是贾家寺村。便利的交通成为当时灾后异地重建的最佳选择... ...[详情]

【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贾家寺村民圆了“三个梦想”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要把贫困生活变好变富裕。这样的好事今日实现了,小康生活比蜜甜,幸福的日子赛樱桃。那我们把秦州小曲给他唱一唱呀,唱一唱……”

盛夏时节的傍晚,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南5公里的皂郊镇贾家寺村,山清水秀,夏风习习... ...[详情]

【记者手记】感受群众心中小康的模样

“小康是什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贾家寺村采访的几天里,我们始终想弄明白村里人心目中的小康到底是什么样子。

住在山上的时候,出门没路、吃饭没水。对于贾家寺村村民李引生来说,那时的小康就是“屋子不漏、柜里有粮”。

后来,整体搬迁到了平川里,住上新房子,用上自来水。村民贾建东觉得,小康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详情]

一个美好时代的缩影

11年前,要翻越弯多坡急的老爷岭,一路颠簸才能从华池县城来到荔园堡村,当时的荔园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极为不便。

如今,落后、偏远早已不再是荔园堡的“标签”。新南二级公路贯穿整个村子,全村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80%,同时华池县南梁通用机场也在加紧建设中。

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民居、一片片飘香的中药材基地、一户户独具南梁特色的窑洞农家乐,加上森林小镇建设,让这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硬化、亮化、绿化等工程的推进,这里的群众开始大力整治人居环境... ...[详情]

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从小村庄到大景区

荔园堡村,本是陇东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中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却因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的红色传奇而闻名。

8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这里建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11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详情]

荔园堡村:产业有了 农家乐了

6月12日午后,刚刚送走一拨客人的郭翠玲夫妇来不及休息,又投入到新一波的忙碌中,打扫庭院、准备食材。连日来,随着天气不断转热,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村民郭翠玲夫妇的农家乐也迎来了今年以来的人流高峰,每天都能接到电话或者微信订单,从2015年至今,虽然每天都重复着繁杂琐碎的工作...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路畅人欢布楞沟

群山之中的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过去没有路,确切地说是没有车能走的路。

因为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布楞沟村成为东乡县最闭塞、最贫困的村庄之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

“没想到总书记会走那么远的路来看我们!”直到今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马占海依然清晰...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产业花开布楞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仲夏时节,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处处展现着活力:南面山台上的养殖场里牛羊满圈,生机勃勃;种植大棚里木耳正要吐露嫩芽;北面山上的经济林绿意盎然,金银花柔软的蔓条上星星点点地缀着花蕾,妇女们正忙着采摘。村史馆迎来一拨拨游客,农家乐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详情]

走在幸福的路上

曾经,布楞沟村有六大难: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增收难。

现在,布楞沟村的“六大难”解决了,全村也已顺利脱贫,家家户户过上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52岁的马麦志说,能够白天出... ...[详情]

在奋斗中收获

发展产业,致富有路。7年前,布楞沟村产业基本空白。如今,布楞沟产业兴起。

一系列产业扶贫政策,唤醒了布楞沟村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种植传统的小麦、洋芋,到经济价值高的木耳、金银花...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水至福来布楞沟

布楞沟村新貌

一只木制水桶,静静地立在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村史馆陈列室的一角。

在7年前,这只用几圈铁丝箍着13块木板的木桶,还是村民马麦志家解决吃水问题的生活必需品。从马麦志的父亲开始,家里就用这只木桶,赶着毛驴到十几里外的达板镇驮来洮河水,或是到沟里搬运苦泉水,或是从自家门口水窖里打来积蓄的雨水雪水,一桶一桶地搬到家里。

从父亲手中传到马麦志,木桶边沿已经磨得溜圆光滑,留下了岁月斑驳的痕迹,也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过路的客人口渴坏,干旱年,端不出一碗水来。”因为缺水,“花儿”唱出了苦涩的味道。“宁给一口馍,不给一碗水”,流传成一句俗语……[详情]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

走进古浪县黄花滩富民新村,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村庄。房子是新盖的,广场是新建的,马路是新修的,路灯是新架的,而其中最气派的建筑当属富民完全小学和富民幼儿园... ...[详情]

温暖在干群之间传递

走在富民新村,干净整洁的道路,连片的日光温室,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如此的生机勃勃,是易地扶贫搬迁这一“民心工程”带来的效应,也是因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坚强的基层党组织...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小燕子”放飞新梦想

在富民新村宽阔的广场南面,是花园式的富民完全小学和紧挨着小学的富民幼儿园。新建的校舍在绿色操场的映衬下,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6月11日下午,甘肃日报全媒体采访组来到富民新村,正逢家长送孩子上学,欢呼雀跃的孩子们让学校和幼儿园一下子充满了活力,色彩也更加亮丽起来... ...[详情]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头雁”引领小康路

盛夏时节,甘肃日报融媒体记者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在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幅红色的标语十分醒目: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2019年8月21日上午,在甘肃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进学校、访农户、问民生。看到搬迁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黄花滩盛开幸福花

古浪黄花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朵朵黄花。

过去,在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之前,黄花滩只是地处县域西北部、腾格里沙漠以南的一大片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

而今,黄花滩却奇迹般地崛起一个又一个易地搬迁新村镇。沿横贯古浪东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进,一个个新农村和一栋栋新庄院构成... ...[详情]

稳得住,关键要靠能致富的产业

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干旱山区群众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不仅要搬得出,而且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让群众扎下根,过上好日子。

在富民新村采访的两天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群众的住房、就医、教育等...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阔步走在大路上——元古堆村苦干实干改变贫困面貌纪实

元古堆村盖起了“小别墅”

元古堆村新貌

立于元古堆山头,举目已是千山绿。

七年前,眼前的这个小山村被称为“烂泥沟”。低矮的土坯房、泥泞的黄土路,一阵风刮过,满嘴黄土味。那时的元古堆人均纯收入1465.8元,贫困面57.3%。

好日子是什么样的?乡亲们想着,好日子就是吃得饱,穿得暖,出门路好走,住上好房子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向上的力量照亮未来

芒种时节,雨水充沛。绿树青草,满山遍野,郁郁葱葱。

6月11日一大早,渭源县元古堆村村口驶来了两辆大巴车。游客们在平整的小广场上下了车,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这座富有生机的村子。大家争相在习近平总书记与老党员马岗亲切交谈的大幅照片前合影... ...[详情]

元古堆村的新变化

6月10日一早,我们刚进村,就遇到一户农家乐红红火火地开张。

采访中得知,老板并不是本村人,之所以选择来这里开店,看中的是元古堆村越来越美的村景和越来越旺的人气...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元古堆村“笑”了

元古堆村旧貌换新颜

元古堆村的“ 笑脸墙”

元古堆村党支部从一楼通往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着58张村民的笑脸照片,村主任郭连兵说,这是村子里的“幸福笑脸”墙,照片都是随机拍摄。

如今的元古堆村村民,比以往更爱笑。

皮肤白皙,眼睛笑成了弯月牙,照片中,天水姑娘杜文文笑得如此明媚。“我是2012年1月嫁过来的。刚开始父母不同意让我嫁到元古堆……[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记者手记:心中有激情 笔下有真情

说实话,当我接到元古堆村的采访任务后,心里有点没底。且不说各大媒体对元古堆村的报道… …[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这条路,通往幸福

元古堆村郁郁葱葱,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古堆村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乡村

从渭源县城前往元古堆村,一路向西南行。

道路平整通畅。路两边油菜花正艳,山峁沟壑一片明黄,蜜蜂嗡嗡地飞舞,太阳暖暖地照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这条路时,却是黄土飞扬,颠簸难行。到了村口,路没有了。他沿着村口的小桥,走进村里,看望慰问村里的干部群众,给家家户户送了年货。临走时,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详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记者手记:心中有激情 笔下有真情

说实话,当我接到元古堆村的采访任务后,心里有点没底。且不说各大媒体对元古堆村的报道… …[详情]

“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七年加油干 山乡换新颜——元古堆村见闻(下)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1)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2)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3)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4)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5)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6)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7)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8)
元古堆村视频海报系列(9)
梦开始的地方
 
黄花滩富民新村视频海报系列(4)
黄花滩富民新村视频海报系列(5)
黄花滩富民新村视频海报系列(6)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13309317288;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 1399312176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甘公网安备6201000200007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