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政部门创新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发挥兜底职能打好脱贫攻坚战
筑牢守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张掖日报记者段晓梅
每日甘肃网7月30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 甘州区甘浚镇甘浚村村民海玉霞日前领取到1万元临时救助金后高兴地说,她家因病致贫,生活过得困难。自2014年开始,她每个月可以领取低保金等各类补贴1400元左右,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52岁的甘州区花寨乡花寨村村民代兰花,婆婆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儿子患有软骨瘤,家里除了耕种13亩地没有其他收入,2018年纳入建档立卡户,2019年脱贫,目前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代兰花务工收入和低保。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强化政策衔接,构建以低保和特困供养为核心,统筹专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切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 提升社会救助标准
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资金投入。从2015
年底到2020年,全市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年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3300元、2808元提高到4428元和4200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年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183元提高到5760元,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从387元提高到577元,集中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1360元、1320元,临时救助人数由3.4万次增加到10万次,次均救助水平从317元提高到1231元。城市特困供养年保障标准9012元,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基本实现收入上的“政策性脱贫”。
落实五大救助 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低收入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施特困供养兜底,将敬老院全部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和照料护理人员,健全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定期公开院务和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分散特困人员走访探视机制。2015年以来,先后投资1.04亿元,将42所乡镇敬老院撤并整合成15所高标准中心敬老院。实施急难救助兜底,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的实施二次救助,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实施5000元至25000元大额临时救助。实施孤残保障兜
底,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工作机构和组织网格,投资3600多万元新建集康复、养护、特教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孤残儿童55名。实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398个,为全市1.86万农村高龄、留守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配餐、互助养老等生活服务,完善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确保农村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时足额领取高龄补贴。
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积极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助困、助学、助残、助孤等资助活动,并将民政救助对象全部录入省纪委“甘肃省扶贫领域监督信息平台”,接受群众监督。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260名,发放助学金115.8万元;开展“情暖张掖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为1000名贫困户每人发放500元慈善救助金;开展“精准扶贫光明行”眼病公益项目,2019至2020年将申请资金200万元,惠顾1200名困难家庭眼病患者;为肃南、民乐县的100名贫困老人送去价值4万元的衣物;慰问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近500多人,送去价值5万多元的学习用品。联合安贞妇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手足创伤骨科,对10多家敬老院开展义诊活动,赠送价值2万多元的药品。深入实施“福康工程”项目,做好福利机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工作,福利机构残疾人的康复保障水平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753.3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43万人次。
相关新闻
- 2020年02月13日玉门:织牢民生保障网 稳价保供“战”疫情
- 2019年12月17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民生保障 推进贫困治理
- 2019年10月22日贫困户应保尽保 失业金网上领取 兰州市多举措筑牢民生保障网
- 2019年10月18日兰州:盯住“两不愁三保障” 撑起民生保障“三把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