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渭水源头幸福花开
——渭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风景如画的渭源县上湾镇南谷新村。(图片由渭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何春喜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渭源县视察,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渭源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盯脱贫目标,围绕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打好政策组合拳,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六年来,全县净减少贫困人口2.47万户10.0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1.66%降至0.43%。
盛夏,渭水源头阳光灿烂,贫困的阴影已然消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户在地里勤劳耕作,广大干部争分夺秒奋战在一线,向着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发起冲刺。
补齐短板 改善基础设施
杨天云一直生活在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从没外出打过工。究其原因,被基础设施“绊”住了脚。
“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烂泥沟’,开三轮车去临洮卖洋芋,还要带上铁锹和杠子,要不车烂在泥里头,就出不来了。”杨天云回忆着说,脱贫的道路和脚下的路一样难。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元古堆村换了个样。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自来水接到了家中,新农村建设了起来……
没有了牵绊,杨天云的脱贫路子一下顺了起来。2015年开始,他大面积种植百合、当归,收益年年增加,供养两个女儿上了大学,一家于2017年脱贫。
“以前烧一箱油能办一件事,现在能办三四件,基础牢了,只要勤奋就有好日子。”杨天云笑着说。
走向小康生活,补齐短板至关重要。六年来,渭源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至目前,全县完成自来水入户2.29万户9.6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6%,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全县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行政村有线宽带覆盖率均达到100%;全面消除了农村危房。
关注民生 提高公共服务
妻子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让苏殿坤一家本不富裕的日子一下跌入泥潭。“这个病需要定期住院治疗,花钱很多。”昂贵的治疗费用难住了苏殿坤这个朴实的庄稼汉。
怎么办?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之时,祁家庙镇红土庄村“两委”了解到苏殿坤家情况,及时汇报镇政府并核实,严格按照农村低保评选程序将苏殿坤纳入农村二类低保范围。
去年5月30日,苏殿坤的妻子因病情恶化在兰大一院住院治疗。“9月份,苏殿坤提交了救助申请,村‘两委’评议后积极上报,并严格按照临时救助审批要求给予苏殿坤一家12840元的临时救助。”红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海俊说。
“党的政策给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苏殿坤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为了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渭源县从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发力,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渭源县积极推动健康扶贫,2019年底,渭源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累计办理慢特病门诊卡2.28万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8.13万人次2.27亿元、大病保险赔付2.68万人次2785.05万元。
为了使广大贫困群众老有所养,渭源县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2019年已退出的9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待遇发放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渭源县社保中心副主任张国林介绍说。
渭源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到2019年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9.39%,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巩固率达到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56%。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上……一项项民生政策的落地,极大提高了当地公共服务能力,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得以不断提升。
发展产业 建立带贫机制
夏季,在祁家庙镇官路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里,一座座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耀眼。
“我现在也是‘上班族’,在家门口很方便,一天120元的工资,去年就挣了1.3万多元。”48岁的周喜存正在基地干活,“如今有了合作社带动,不愁赚不到钱!”
祁家庙田园生态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两年前,主要生产香菇菌棒,改变了当地没有主导产业的局面,带动了当地200余户村民种植香菇。
“预计今年合作社净收益在280万元左右,种植香菇的农户户均收益在8000元左右,在合作社务工的农户每人月收入近3600元。”合作社理事长焦胜算了一笔账。
稳定发展产业,是确保脱贫增收的根本。
为了使贫困群众致富有道,渭源县聚焦健全带贫机制,累计发展农投公司、涉农企业3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19家,鼓励组织1.2万户农户大力发展到户产业。
同时,创新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双层一体化”联合运营机制、“五统一分”带贫参与机制和“三保底再分红”管理分配机制。通过“一模式、三机制”产业扶贫带贫益贫机制,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
健全的带贫机制为贫困群众增收添足马力。2019年底,渭源县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达3080元,占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一半。全县依靠产业脱贫人口达7.89万人,占脱贫人口的78.6%。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