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扶贫车间里的二十三岁“老板”

 2020/08/11/ 08:4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贾治堂 吴正楠

扶贫车间里的二十三岁“老板”

  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贾治堂 吴正楠

  8月8日,灵台县迎来了入秋后的第一个晴天。放眼望去,什字塬上一片片果园果实累累,田野里玉米长势喜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走进灵台县百农强盛扶贫车间,四排现代化缝纫机整齐划一,工人们正飞针走线忙着手里的活计。裁剪、下针、剪线,娴熟的操作一点不输大工厂流水线的工人。

  “这些校服一定要在开学前交付,质量不能出半点马虎。”指挥干活的,是这个扶贫车间的“老板”王璐垚,一位1997年出生的小伙子。

  王璐垚是灵台县朝那镇人,2013年中考落榜后,独自到北京一家中美合资企业打工,开过装载机,干过见习工程师。几年下来,各种工种和工作让他见了世面,开拓了视野。

  王璐垚说:“6年时间攒了二十多万元,但总觉得在北京生活工作还是压力大,于是决定回乡创业,经过考察,在离灵台县城最近的独店镇冯家堡村,开办了这个扶贫车间。”

  百农强盛扶贫车间成立于2019年,主要经营服装加工、各种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销售,现吸纳就近就便就业村民30多人,今年7月被灵台县评为优秀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成立之初,王璐垚发现,冯家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扎灯笼,为了整合资源,让小灯笼发挥大效益,王璐垚为村民免费提供场地和技术培训,组织制作灯笼、鞋垫、老布鞋、香包、枕头等手工艺品,使这些传统手艺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也让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村子里62岁的冯俊义,去年一个月在家做了600个灯笼,卖了3400元。”灵台县独店镇党委副书记白雪峰说。

  和其他农业县一样,灵台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偏弱的实际问题。为克服这一困难,让扶贫车间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王璐垚还注册了甘肃烨赫人力资源公司,今年上半年向安徽芜湖、江苏昆山输转劳务129人,有效缓解了灵台劳务输转的压力。

  灵台县人社局劳务办主任闫志龙说:“近年来,灵台县把扶贫车间规范化建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以引导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为主要方向,强化扶持引导,有效拓宽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目前灵台县已累计建成‘扶贫车间’30家,去年输转农村劳动力5.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74亿元。”

  在劳务输转过程中,王璐垚发现,大多数农村青年长年在外务工,没有时间找对象,春节放假回家最忙的事情就是相亲。“有的女孩正月里就相十几次亲。”王璐垚说,公司因此成立了烨赫婚姻介绍所,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符合条件的青年男女牵线搭桥,当起了红娘。

  既当红娘,又当老板,王璐垚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谈到今后的理想,稚嫩的王璐垚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下一步要招聘一批业务员,把业务推广到周边县区。只要认准了目标,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就一定行,要相信自己!”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