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天祝农商银行倾力支持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纪实

 2020/08/24/ 04:5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白新财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天祝农商银行倾力支持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纪实

  白新财

天祝农商银行干部职工深入天祝县安远镇了解农户情况。

天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为农户现场办理贷款业务。

  天祝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国定“三区三州”和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天祝县拉开架势构建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和高原百合、菜用蚕豆、藏地雪鸡、蕨麻土猪、野生山菌“五小产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百千工程”,努力实现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产业,稳定增收。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3万户5.46万人,退出贫困村86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7%,贫困村退出率100%。202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近年来,天祝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银行监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关于支持脱贫攻坚、克服疫情影响、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安排部署,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经营活力和带动能力,全力保障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今年7月底,天祝农商银行贷款余额达到34.26亿元,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1996亿元。特别是实施2020年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计划以来,该行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紧扣中心大局 强化金融支撑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天祝县委、县政府着力培育壮大“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产业和高原百合、菜用蚕豆、藏地雪鸡、蕨麻土猪、野生山菌“五小产业”,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百千工程”,着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天祝农商银行党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将助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作为党委和董事会工作重点,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29日,天祝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推进会议后,天祝农商银行第一时间响应,于4月9日举行2020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启动仪式,与22家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贷款授信意向书,签约授信金额2.6亿元。天祝农商银行党委、董事会研究制定《天祝农商银行2020年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方案》,对全行各网点提出主动对接、掌握需求,全面服务、提速增效,落实政策、降低成本,全面启动、提升服务的要求,加大金融服务和支持力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金融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持引导作用。

  坚持因企制宜 创新服务方式

  天祝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近几年形成的,经营的项目多数仍在投资期,尚未形成符合金融机构抵押贷款条件的金融资产,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投资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天祝农商银行创新服务方式,推广“背包银行”,建立金融主动下沉服务机制,安排各网点主动沟通对接地方党委政府,组织各支行、分理处客户经理走市场、进村庄、入农区,进村入户开展农户建档评级,不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乡镇村组覆盖面,推进信用村镇建设;主动对接县农业农村局,依托农商银行网点多的优势,对《天祝县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候选名单》客户认真进行筛选摸底,深入一线了解掌握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等情况。银行董事会认真研究,全面推行富民产业贷支持产业企业,兴陇合作贷支持合作社,脱贫助力贷支持农户、五小产业发展,最大程度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天祝县绿莹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原夏菜和设施农业蔬菜种植,发挥了较好的带贫、扶贫效益,但由于抵押物匮乏,难以满足信贷条件,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在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天祝农商银行主动联系企业了解需求,仅仅一周时间,就完成尽职调查,采用“担保公司+个人担保”的方式,为企业发放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截至7月底,天祝农商银行向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授信874户4.42亿元,累计用信户417户2.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