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抓“六稳” 促“六保”】激发市场活力 增强内生动力

 2020/08/25/ 07: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陈多 安志鹏

【抓“六稳” 促“六保”】

激发市场活力 增强内生动力

陇南打造美食旅游节会促进消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消费者在4S店选购车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编者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得靠政府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另一方面是凭市场无形的手指挥企业自我发展,两双手同时发力,才能确保市场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我省很多行业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出台利好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各部门通力协作、一线服务,为企业发展把脉领航、鼓劲加油;企业也千方百计开展自救,多渠道盘活资源、开拓市场、打通出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的企业逐步复苏、快步向前,有的快速走出低谷、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些都为坚定发展信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我们今年还不错,一直满负荷生产着,产品销售情况也比较好。”日前,在位于嘉峪关工业园区的甘肃斯波特体育设备设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企业负责人胡忠明正在组织工人将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一批体育健身器材打包装车,这批产品将发往武威。

  一

  斯波特体育公司成立于2016年,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目前该公司年生产塑胶跑道及硅PU胶1万吨,智能体育健身器材产品2万套,是我省首家集体育设备设施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胡忠明说,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是,斯波特体育公司将压力变为动力,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进一步挖掘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积极组织生产。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胡忠明说,斯波特体育公司将产品创新作为挖掘发展内生动力的第一抓手,仅今年上半年就研发出2大类14种新型智能健身器材产品。

  在第二代智能器材产品展示体验区,智能蹬力器、智能钟摆器、智能漫步机、智能扭腰器、智能腹肌板等新产品种类繁多,且外观设计美观、大方。

  “你看,只要开始运动,运动者的心率、运动速度、卡路里等信息就会被智能采集并显示出来。”胡忠明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器械运动时,富有节奏感就会有音乐响起,锻炼健身不再枯燥和乏味。另外,器材均依托太阳能板供电,不仅节能环保,在夜间也能锻炼身体。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员工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斯波特体育公司积极鼓励员工开展“小改小革”,在工作中创新,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

  在斯波特体育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弧焊机器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生产车间负责人霍梁山说,员工们结合弧焊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实际使用要求,自主研发了各类工装夹具,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焊接精度,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据悉,今年上半年,斯波特体育公司实现经营收入1600余万元,同比增长38%。

  “改革创新,除了给我们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收益,还带来了发展的底气和勇气。”胡忠明说,斯波特体育公司又投资800万元新建运动维C饮料项目,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项目建成后将吸纳就业人员35人,年创收1500万元。

  二

  深耕行业是企业生存之道。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延伸产业链等深耕举措,挖潜增效,用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嘉能化工公司是目前国内原料优质、设备完善、工艺先进的优质炭黑生产基地之一,现有4万吨炭黑生产线1条,2万吨炭黑生产线1条,年产橡胶用硬质湿法造粒炭黑可达6万吨。

  炭黑是什么呢,又有什么用处呢?

  “炭黑,是黑色细小颗粒状无定固体。”嘉能化工公司副经理赵磊华手里拿着一小瓶炭黑产品介绍说,炭黑主要用作橡胶制品的补强剂和填充剂,即添加炭黑后,汽车轮胎将更加耐久。

  受疫情影响,下游轮胎企业复产复工滞后,严重影响炭黑需求,加之,炭黑出口受阻,炭黑出口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炭黑市场供需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嘉能化工公司销售受阻,库存升高。

  “面对疫情,我们没有迟疑,而是直面挑战、敢为人先寻找突破口。”赵磊华说,首先,苦练内功,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炭黑。通过技术攻关,生产了部分N134、N115等高附加值产品。由于大部分炭黑厂家不具备生产高附加值炭黑的技术条件,嘉能化工公司生产出的高附加值炭黑产品,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避免了其他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其次,积极和下游轮胎厂进行技术沟通,生产特殊定制的炭黑新产品。通过和下游客户沟通,生产了改性N220、改性N330等新产品炭黑。

  新产品开发和高附加值炭黑的生产,为嘉能化工公司生存打开了一扇门,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截至7月末,在生产连续运转的情况下,库存由高位5500多吨,降至3500吨左右,并且实现了扭亏为盈。

  另外,嘉能化工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配套建设了6兆瓦发电机组,将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尾气全部用来发电,将原来废气转化为了电能,一部分用来满足炭黑生产线自用电,富裕部分售卖至国家电网。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了“危险废物煤焦油无害化深加工-炭黑-余气余热回收发电”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形成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嘉能化工公司今年累计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补助等优惠约660余万元,斯波特体育公司享受奖励及优惠约100万元,企业的良性发展得到了税务、科技、工信、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嘉峪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科科长蔡晓文介绍,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金融保障、援企稳岗、要素成本、财政、政务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经营发展添了动力,强了信心。

  巧打组合拳 出招激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眼下,正是陇南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成县红川镇西城经济开发区利和萃取厂区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股浓郁的椒麻味在空气中弥漫……

  利和萃取项目是青岛在陇南首个正式落地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对陇南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在餐饮、食品、日化、保健品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今年年初,中国第一套花椒原产地万升级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装置已经试产成功。”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瑜说,自投产以来,厂区运转良好,产能不断提升,效益初显。

  李瑜介绍说,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年处理花椒5000吨,生产花椒精油750吨,可吸纳120人就地就业,通过花椒采购可惠及当地上万农户。后期还会增加当地其他特色产品的深加工生产线。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依托陇南的资源优势和青岛的产业优势,两市把产业合作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核心任务,出台了《陇南市经济开发区青岛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青岛企业入陇创造了条件。

  据了解,2019年,青陇两地新签约项目65项,引进25家企业来陇南开展帮扶。今年,青岛在陇南新签约项目16个。无论是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还是开办实体企业,两地强力合作、共同发展,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出新路。

  同样,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陇南通过同城配送,让农特产品走上陇南人自己的餐桌,开启了“种植户+平台端+配送端+消费端”电商同城配送消费扶贫新路径。

  陇南是我省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从2013年年底起,陇南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形成了陇南电商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境外的“大循环”和自产自销的“小循环”互补发展格局。

  走进康县花桥村,菩提庄园的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

  “从4月15日起,我们入驻康县爱尚外卖平台,给全县所有乡镇和周边县区配送,不仅救活了我们自己,还拉动了本地的就业和农产品销售。”菩提庄园负责人李玉说,截至目前,已经配送完成了1万多单,务工人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6人。

  采取内循环的方式拉内需、找刚需,增就业、保民生,已成为当前陇南拉动经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统计,仅疫情期间陇南上线同城配送平台57家,入驻商家3600多家,上线产品9600多款,累计同城配送60多万单,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造成的冷清氛围,却因为“用网”“触网”而火爆起来。市县负责人、乡镇负责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纷纷化身网络主播,“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热闹的场景正在陇南大地生动演绎。

  最近一段时间,以阶州夜市为代表的夜摊经济,让武都城区火热了起来。

  霓虹灯点亮下的暮色街巷,焕发着这座城市逐渐回归的生机。下午6时多,阶州夜市上已是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

  杜朝富是一名有10年经验的厨师,在西安饭店里,每个月的工资可以拿到8000多元,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他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刚好阶州夜市建立,他与媳妇在夜市上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创业。

  杜朝富说:“在夜市上创业成本不高,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积蓄的返乡农民工。”在夜市上创业,成本门槛低,适合返乡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能有效解决就业。

  开市以来,阶州夜市每晚的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旺季能达到5万至6万人。现在,阶州夜市已经变成了各地旅游团到武都的旅游“打卡地”。

  据悉,武都区将以阶州夜市为范本,在钟楼滩、东江各打造一个夜市,每个夜市摊位在100个左右。钟楼滩夜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东江夜市在初步规划当中。通过产业链带动,三个夜市将能解决上万人就业。

  东西部扶贫协作、电子商务、夜摊经济,陇南市打出的这套组合拳,正在有效激发当地的市场活力。

  走出低谷 逆势上扬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行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为促使汽车行业走出低谷、尽快复苏,庆阳市政企携手,以“大美庆阳·全民乐购”消费季活动为载体,唱响了一曲振奋人心的行业复苏“大合唱”。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汽车销售量同比下降23%的不利形势下,庆阳汽车市场销售各类汽车9900多台,销售额逾10亿元,销售量较2019年同比增长了15%,实现了逆势上扬。

  一

  “疫情对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让很多行业发展举步维艰。”庆阳市汽车商会会长王新说,庆阳汽车市场与全国一样,今年2月份销售量下滑80%,3月份、4月份下滑都超过50%。

  面对低迷市场,庆阳市委、市政府果断出手,5月中旬启动了“大美庆阳·全民乐购”消费季活动,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投放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培育消费热点。

  在首期“救市”政策中,庆阳汽车行业获得了80万元“资助”。在庆阳市工信局精心设计下,推出了200张电子购车劵,每张4000元,消费者通过手机抢到购车劵,在购车时即可享受4000元优惠。

  5月24日,为期7天的“大美庆阳·全民乐购”第一阶段现场集中展销活动完美收官,汽车展区42户企业销售汽车336台,销售额约4200万元。效果初显后,庆阳市又投放了104万元的电子购车券,继续刺激市场。

  6月19日,庆阳商务局向26家汽车企业投放了130万元补助,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下的车每台补助1000元,10万元至20万元的车每台补助2000元,30万元以上的车每台补助3000元,掀起了新一轮消费热潮。

  至7月底,因该项目补助刺激,庆阳汽车企业销售10万元以上的车660台,20万至30万元的车460台,30万元以上的车350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

  为把每一项补助都落到实处,庆阳市汽车企业率先签订不套补、不骗补承诺书,其次实行实名认证等办法,对每一张消费券跟踪核查,力争释放最大撬动效应。

  二

  庆阳汽车行业于2月28日开始复工,彼时复工面临两个情况:一个是消毒液等防疫产品十分紧缺,另一个是人与人“见面难”。

  为此,庆阳市卫健、运政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购买防疫物品,挨个指导汽车企业开展防疫。庆阳市工商联指导汽车商会迅速建立“战疫情克难关汽车商会政企工作群”,群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媒体和企业人士构成,为快速有序复工搭建了一个高效平台。

  “我们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这个群解决的,企业提出问题,群内相关部门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王新一边翻聊天记录一边对记者说,群内没有“废话”,都是一些汇报工作、启发思路、提出对策的内容。

  在政府积极帮扶的同时,庆阳汽车行业进行了一系列“自救”。

  “五一”小长假期间,庆阳汽车商会策划开展线上网购节活动,所有企业抱团营销,在“汽车之家”设立网上体验店,推出9.9元电子通用券,消费者购得电子券后,在庆阳汽车商会42家会员企业中的任何一家购车时即可享受1000元的优惠。

  此外,庆阳汽车企业还推出试驾上门服务,消费者在网上相中意向车辆后,汽车企业会安排工作人员将车开到消费者家里,消费者试驾满意后,当即现场办理交车手续。

  “大美庆阳·全民乐购”展销活动中,庆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每天早上8时查看汽车等产品销售情况,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蹲守、贴心服务,庆阳汽车商会同志白天展销、晚上汇总,并指导汽车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等宣传平台广泛推广活动内容,形成了同心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

  不仅如此,庆阳市还开通了“政商直通车”,建立了现场联席会议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近些年,政府帮助企业面对面解决了很多问题。”王新说,2017年他担任会长以来,参加政府各类会议200多次,既及时掌握了最新政策,又为行业呼吁反映了不少问题。

  “不解决大问题,小企业就没有发展。”王新说,庆阳汽车商会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尤其疫情肆虐的这个“寒冬”,再次检验了汽车商会和这个行业,也让各企业贴得更近、抱得更紧。

  庆阳汽车商会是庆阳市工商联直属商会,近期,商会响应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行动,42家会员企业每家出资3000元,计划在环县、镇原两个深度贫困县中确定一个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疫情中,政府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共渡难关,我们也应该有所行动,回馈社会。”王新表示,庆阳汽车商会将力所能及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今年以来,庆阳市不遗余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庆阳汽车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裁员、不降薪,让3000多名员工端稳“饭碗”。“3000多员工后面就是3000多个家庭,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安下心来。”王新表示。

  因为舒心的营商环境和逆势增长的市场,进一步坚定了汽车企业信心。近期,庆阳汽车商会所在的陇东汽车城已有5家汽车企业陆续实施了“扩建计划”,部分企业新增店面的主体已经建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