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文明餐桌 从你我做起

 2020/08/27/ 08: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小芬 任蓉华 吴 建 邓荣河

文明餐桌 从你我做起

  编者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文明办也发出了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倡议书,提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本期《生活》版约请四位作者撰稿,从生活中的细节倡导勤俭节约,在家庭餐桌上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也期待进一步推动建立起文明、健康、节约的饮食文化,让爱惜粮食蔚然成风。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反对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厉行节约、制止浪费,充分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节俭食谱之巧用食材

  李小芬

  我是个粗心大意且大大咧咧的主妇。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现一些食品存放过期了。有时自责,但还是吃一堑不长一智。其实心里也会懊恼,出外点餐都有光盘意识和行动,点菜适量,剩菜也打包,为什么在家里就放任自己呢?爱人说少买多吃,我点头称是,但有些食品买了吃不动或吃得慢,有些则是亲朋好友赠送,消化存量的机会确实有限。

  今年疫情期间,居家封闭时,购物不太方便,蔬菜每三天送一次。看着包户干部给居民送菜辛苦爬楼,我觉得必须要勤俭节约过日子了。于是在家大翻找,果然搜出许多存量。七八袋零食,五六袋调料包(火锅、酸菜鱼、重庆小面、麻辣小龙虾),四五罐茶叶,半箱红枣与核桃,还有奶片、巴旦木等多样零食。橱柜里黄豆、黑豆、花生、玉米面、方便面应有尽有,有些已经过期,心里默默谴责自己。即将过期的赶紧吃,煮重庆小面,做简易火锅。每天三颗红枣泡水,定时吃核桃。保健品番茄素也按时服用。还拿出久置不用的豆浆机,喝上了营养早餐。

  做饭更是细心计划,一丝也不敢浪费。用平时炒一盘菜的五花肉,配少量豆角、干竹笋,做了一碗红烧肉;用一块炒菜的羊肉做了一锅碎肉抓饭;用一个鸡翅膀、两只鸡爪炖了一锅鸡汤,把不要的芹菜叶捋下来当青菜扔到汤饭锅里,将干瘪的莴笋叶烫了凉拌吃。起初爱人对我的创意不以为然,说我太夸张。我说以前老吃剩菜、倒剩菜,现在做的份量刚刚好,饮食健康还不浪费。有一天,我还取出一小块肥瘦相间的羊肉,掺上四分之一块洋葱,给他做了一盘香喷喷的炒烤肉,过了瘾的他正式认可了我的节俭食谱。

  尔后,我开始进一步发挥:茶叶罐摆在暖水壶前,每天不忘泡茶;百度搜索水果保鲜法,吃的时候细心挑选,争取不放坏;一盘拌面吃到盘底见光,蒜姜一粒都不剩;剩米饭和燕麦煮在一起,晚上又是一顿新鲜的粥;以前熬小米稀饭、玉米糊糊,我都是拎着锅接净化水,水多水少没标准。现在我用碗当量杯,每次一人一碗,绝不多余。甚至有一天,西瓜皮我也没扔,配青椒炒了,滋味很特别。总之就是家里的每一种食材都用上了,估算恰好的量,不浪费也尽量不吃剩菜,保证了餐桌种类与营养丰富。

  有一次,包户干部送来一板鸡蛋,足有30个。我煮茶叶蛋,用一块笼布包了花椒大料及茶叶,线绳绑起来。我还用酵母发了面,蒸了两笼韭菜鸡蛋包子。爱人惊奇:你都会做?我笑,一直都会呀,只是平时懒得做,买着吃多方便啊。让他更惊奇的是,我用高压锅烙菜盒子,用电饼铛摊煎饼,将淘宝买的杂粮米和黑米掺进白米里,言之控制血糖,其实是闲置食材都有了用武之地。至于蒸馍馍更是不在话下,不仅提高了厨艺,还干净环保卫生。“居家展示了你的实力啊!平时深藏功与名。”他调侃。

  是啊!若不是供应紧张,我还会过着粗枝大叶浪费的日子。居家封闭这一月,微信群里好多同事都在发愁一日三餐不知吃什么。只有我常发送各种的美食图片。他们惊呼:你们小区能买这么多东西?我笑,合理利用,少而精啊!所有存放在家的食品,全部得以拯救。所有闲置的食材,都拿来烹饪。比如绿豆,以前我嫌麻烦,任其放坏,然后再扔。现在是耐心熬一锅绿豆汤,清凉解暑。

  节约粮食,从现在做起。家有余粮心不慌,储备丰富不受罪。但若要餐桌饮食丰富,也得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都知道浪费可耻,公众场合实行“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似乎不是难事,大家的意识在前几年倡导光盘行动时都有所增强与提高。但在自己的小家,浪费现象却一直未能杜绝。因为是隐秘的角落,浪费了也没人看见。殊不知无数个小家组成祖国这个大家,我们每个小家也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在公众场合与各个流通环节,高度重视舌尖上的浪费行为。扭转思维、提高意识、强化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向餐饮浪费大声说不!

  “光盘行动”从我家开始

  任蓉华

  “杜绝食物浪费,从今天开始,从这一顿饭开始!”自从接受了一堂社区公益培训,我们全家也紧跟时代步伐,迅速行动起来,将勤俭节约作为家庭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坚决不做“必剩客”,人人争当“光盘族”。

  老公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平日里没少参加饭局,虽然他偶尔也会抱怨一桌子菜几乎未动,但碍于面子,从没有打包过。有天晚上,他拎回家两个饭盒,打开一看,竟是两道诱人的菜肴!我笑问他今天的脸皮咋变“厚”了?他一本正经地说:“我跟大家讲,如今这‘光盘行动’挺火的,咱们也支持一下,把没大翻动的菜打包吧。没想到,一桌子人全都积极响应,一边跟服务员要饭盒,一边把入眼的菜往自己身边拉,敢情大家早就有这心思,就差像我这样的人说破了。”

  婆婆真可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她老人家不但重新规划了厨房器具,尽可能让每次做饭的容器更合适,还把日常的厨余垃圾分类甄别,能食用的绝不扔掉。就这样,白菜帮、芹菜叶、菠菜根……这些以前从未上过桌的“废弃物”,在她的悉心料理之下,也变成了百吃不厌的清淡菜品。此外,她还跟小区里的几个老姐妹成立了“饮食节约交流宣传小组”,不仅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节约经验,探讨省食妙招,还特别用心地把好点子、好方法整理成文,打印出来向周边居民免费派发。“大家省,才是真的省!”婆婆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独生子女的儿子,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对他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从不吝啬,但这也造成了他偏食、随意浪费食物的毛病。趁着此次行动,我们对他进行了一番努力“教育”,从坚决抗拒,到被动接受,再到主动争取,他终于克服了顿顿碗里剩饭的坏习惯,用婆婆的话说就是“现在碗比猫舔的都干净”。立竿见影的成绩,激发起了他更强的好胜心,整天把“节约粮食”“一粒都不能剩”挂在嘴边,还不定时在家里四处巡查,把浪费视为捣乱的小怪兽,把自己当成了堪比奥特曼的“反浪费小斗士”。

  我当然也没闲着,在自己“光盘”的同时,还将婆婆、老公、儿子三人每天的“光盘”表现归纳入电子表格。我准备根据他们的表现,在月底评出名次,向他们颁发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给他们一个惊喜!连奖项的名字我都想好了,最高奖就叫“最佳光盘奖”,落选的两位也不会失望,因为还有“最具实力奖”和“最具人气奖”等着他们呢!

  争当“光盘族”,让我们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家中也增添了欢声笑语。我们这个特殊的“四人小组”,会继续各显其能,一如既往地把“光盘行动”进行到底。  

  粒粒皆辛苦

  吴 建

  母亲今年八十有五了,辛劳了一辈子,也节俭了一辈子。在生活富裕、粮食充裕的当下,母亲还保持着她几十年来珍惜粮食、爱惜食物的良好习惯。

  记得母亲过八十岁生日那天,我提议全家人一起到饭店庆贺一下,可母亲坚决反对。我知道母亲历来不喜欢到饭店吃饭,她认为饭店的菜都贵得离谱,一盘青菜都要十多元钱,她的菜园子里多的是,不需分文。在我和几个姐姐的反复劝说下,母亲最终同意了。可到了饭店,我们刚点了几个菜,母亲就不让再点了。她说:“已经有五六个菜了,点多了吃不了浪费。”我说:“这么大一桌子人,就这几个菜怎么吃得饱。”亲人们也都说肯定不够,母亲也不情愿地不坚持了。开始上菜了,母亲自己很少吃,总是叫我们使劲吃,说是这么多菜,吃不完咋办?我笑着说:“妈,你不吃,后面点的菜人家就不上了。”母亲一脸的疑惑:“那不上的菜是不是可以退钱给我们。”“退钱?哪能呢,钱我都付了。”我骗母亲说。母亲一听,赶忙动筷。一边吃一边埋怨我们傻,白白浪费钱。吃完饭,还有几个菜没动,母亲连声问:“怎么办,怎么办?倒了多可惜。”我宽慰她:“别担心,可以打包带回家。”母亲这才舒了一口气。母亲也帮着我们打包,连剩下的一小块鱼头她都要我们放进食品袋里带走。我对她说:“这东西已没有什么可吃的了。”可她认真地说:“你别小看这鱼头,它熬汤喝可鲜着呢。”

  母亲这一代人,领略过缺衣少食的滋味,经历过物质匮乏、粮食紧缺的年代。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能吃饱饭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食物是最重要的。因此,母亲常常连掉在地上的一根青菜叶子也要拾起来洗净,落在桌上的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从不浪费一点粮食。

  母亲这么爱惜粮食,不仅是因为她懂得粮食的珍贵,更因为她懂得农耕的艰辛。在那全靠人力耕作的年代,农民种一亩田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啊。从翻地、播种到收割、晾晒,不知要历经多少艰难困苦。可即使如此,有时一亩地的收成仍少得可怜。遇上灾荒年成,甚至颗粒无收也是常有的事。过去,我家种九亩多责任田,可一年收获的粮食仅够一家七人温饱而已。母亲虽然没读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但她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从小就是在母亲教导千万不要浪费粮食的良言下长大的。在吃穿不愁的今天,有时看到我们把剩下的菜倒掉,母亲很是心疼,责怪我们糟蹋粮食,谆谆教诲我们“饱时要防饿时荒”。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母亲的这种珍重情怀,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妈妈的光盘策略

  邓荣河

  “光盘行动”,在我们家已经成为常态。看吧,无论是宴请亲朋,还是一家人聚餐,到最后保准是盘干碗净。当然,这一切当归功于妈妈的光盘策略。

  首先是进行盘碗的更换。妈妈从小过苦日子惯了,一直有节俭的好习惯。因此所使用的碗盘,都还是老式的小号碗盘。前几年,因为常去饭店就餐的缘故,见人家的盘碗大都比家里的大上几号。爸爸提议,现在不比以前了,咱也该更换一下碗盘吧。全家人没人反对,算是认可。不过买回来不久,妈妈觉得不对劲儿了,以前饭菜几乎没有剩余,但自打换了新碗盘,饭菜剩余渐渐成为常态。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碗盘大了,准备起饭菜来自然不知不觉间比以前多了。于是,妈妈重新找出那些旧式碗盘,再次让它们走上餐桌。别说,还真是立竿见影,从那以后剩菜剩饭的事很少发生。

  其次,无论做什么饭菜,都严格执行限油低盐的标准,真正做到日常饮食,清淡为主。因为妈妈做菜时油盐放得少,即使偶尔剩点菜,也能当场解决。合理控制饮食量,也是我们家“光盘行动”的杀手锏。慢慢学会养生的爸妈,一直信奉七分饱理念。特别是每天的晚饭,无论吃啥,都力求少而精,大体上吃个七八分饱就行。受他们的影响,我们这些晚辈们也大改以前暴饮暴食的习惯。

  试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想不光盘都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