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昔日进城打工 如今下乡挣钱 定西市安定区乡村产业发展促劳务逆向输转

 2020/09/01/ 08:11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齐兴福

  新甘肃客户端安定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走,下乡挣钱去!”8月底,定西市安定区内官、香泉等乡镇迎来蔬菜收获旺季,每天有数千名务工人员从城区奔赴乡村“逆向”打工。

微信图片_20200830195534.jpg

凌晨5时,安定区新盘旋路劳务市场就聚集了大量的务工人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8月29日凌晨5时许,记者来到安定区新盘旋路劳务市场,这里已是人头攒动。安定区劳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每天凌晨约有2000多名务工人员在这里集结,然后奔赴周边乡村的田间地头干活挣钱,高峰时务工者超过4000人。香泉镇池沟村的李海已经招好了几名务工人员。“我家今年种了42亩毛芹,毛收入预计超过40万元,扣除成本和人工费13万元,纯收入可达20万元。”李海说。

微信图片_20200830195420.jpg

务工人员在菜地中开展“劳动竞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两个小时后,记者随李海来到池沟村,看见从城里来的务工人员,随各自的雇主急匆匆进入菜地,挥舞铲刀,开始了一场“劳动竞赛”。“铲一平方米的菜,能挣三块五毛钱,一天挣多少,全看你手快手慢。”54岁的董彩琴手脚麻利,她干得最好的一天挣了400多元。在她旁边,55岁的高玉秀铲刀挥得飞快,生怕落到后面。七、八年前,董彩琴和高玉秀先后在安定城区买房定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如今,乡村产业兴旺,务工机会多,工钱高,她们又纷纷汇入下乡挣钱的大潮中。

微信图片_20200830195457.jpg

务工人员在切除毛芹的根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劳务“大军”蜂拥下乡的背后,是安定区日益兴旺的乡村产业。以池沟村为例,该村今年种植蔬菜约3000亩,保守估计,纯收入能达20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就超过1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830200710.jpg

54岁的董彩琴(中间包红头巾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 摄

  安定,曾以“苦甲天下”闻名。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区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农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从安定区政府了解到,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8亿元,大力扶持贫困乡村发展马铃薯、草牧、蔬菜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区有主体带动、村有增收产业、户有种养设施、人有致富门路”的乡村产业扶贫新模式。至目前,全区176个贫困村共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35个、马铃薯产业村156个、蔬菜产业村5个、牛产业村18个、羊产业村109个、草产业村66个,为乡村产业振兴、地方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